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天地 > 其他 > 正文

李立峰:花园开大窗,清泉见向阳

——刘清泉《所幸心有所系——一个诗人的诗歌批评》首发侧记

来  源:重庆作家网    作  者:李立峰    日  期:2022年5月11日     


少数花园,多数人来了。


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具有如此的魔力?是一个什么样的活动,让人宁愿驱车五六个小时赶来,再以同样的时间返回?


5月8日,重庆诗人刘清泉的评论集《所幸心有所系——一个诗人的诗歌批评》首发式在南岸区图书馆少数花园分馆举行。李元胜、唐力、张远伦、金铃子、王顺彬、冉仲景、张天国、李海洲、姚彬、王琳、何房子、王老莽、白勇、李苇凡、大草、张鉴等出席。


“几乎占据了重庆诗坛的半壁江山。”面对如此隆重的聚会,少数花园创意采用了“双主持人”的模式——活动主持人大窗、学术主持人吴向阳,访谈嘉宾刘清泉。用大窗的话说——“推开一扇窗,清泉见向阳”。


“我听到一种说法:评论家是向小姐求婚被拒绝之后,转而向丫鬟求婚的那个人。那么,你是什么开始向丫鬟求婚,即开始写评论的?”


讲座一开场,吴向阳就抛来一个角度极其刁钻的话题,让刘清泉略显意外——“这就开始了?”然后他用一句感慨,把话题过渡到感谢上。


疫情暴发,如是三年,朋友们少了欢聚。但当天,远的来自城口,近的来自合川等。在仅有的一个周末时光,不顾烈日当空,不顾舟车劳顿,远赴这场盛会,令人无不动容。


他们不只是站台而来,而是纷纷登台,畅谈诗坛往事,朗诵诗歌作品,唱响诗的声音,把一场首发式开成了一个“脱口秀”“才艺秀”,一次次把氛围推向高潮。


“人这一生很短。一个人孤独前行很难,但只要有朋友在,我们就能诗意地生活。”刘清泉说,朋友间的相互嘲讽、相互吹捧,瞬间就能找到不能忘怀的记忆,同时促使彼此找到更多面对未来的力量。


“知音难遇,诗友难逢。诗歌会使我们在寂寞无聊的时候,找到我们曾经走过的那段美好。”


“写评论纯属偶然。”刘清泉坦言,以前包括现在办刊,总要有一些不分行的文字,写点发刊词、开栏语等,属勉力为之。评论能感知别人的写作,从别人的写作中获取力量。在写评论的过程中,通过剖析别人的作品,分析别人对社会、人生的观察和思考,可以收获很多启发,找到写作应该坚持的方向。


“评论是一个寂寞的事业,也是一个得罪人的事业。”刘清泉说,写诗评很难,有时是不得已而为之,但一想起当年别人对自己作品的关注、对自己的关怀,再苦再累都要还这个“人情”。特别是看到一些有话想说的作品,更应该表达出来。能在寂寞之中找到自信,也就值了。


“最开始写评论是学生时代,如今三十多年了。在这过程中,有没有特别让你印象深刻的诗人?”面对第二个问题,刘清泉坦言,自己喜欢白月和梅依然的诗歌。两人都是女诗人,符合“异性相吸”的原理。


他认为,白月的诗歌有自己的语言方式,梅依然的诗是独一份的,二者都有自己的个人价值和文本价值。优秀的诗人,都能建构自己的理论体系,找到自己的表达路径。他们的成功,绝非简单,而是必然。


“进入新时代之后,诗歌写作和诗歌评论之间是什么关系?”


“这是一个很大的话题。”刘清泉说,“诗歌评论可以让我停下来,真正地从别人的写作里找到一些可资借鉴的营养和素材,然后重新再出发。”


他认为,当下的诗歌写作更加广泛、更加自由,需要有一个极具煽动性的理论和宣言指引诗人的写作。通过诗歌评论,可以深化对诗歌的认识,对一个阶段的诗歌创作进行总结、提炼,进而上升为指引创作的理论。


李元胜、王顺彬、李海洲、何房子、白勇等先后登台,畅谈对诗歌及诗歌评论的理解,并对于刘清泉“清泉”一般的人格大加赞赏、不吝赞美。


我想,打开母亲节的最好方式,就是以诗的名义相聚,用一场思想的盛宴,款待友人,珍藏欢乐,铭记时光,感恩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