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学专题 > 作家视野 > 正文

谭明:作家应增强社会责任感——学习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有感

来  源:重庆作家网    作  者:谭明    日  期:2022年5月23日     

八十年前的今天,毛泽东同志发表了著名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讲话》不仅科学地、精辟地总结了中国新文艺运动的伟大成就和经验教训,解决了其中一系列重大的理论问题,指明了文艺的发展方向,而且结合了中国文艺的实践,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讲话》是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最集中、最光辉的体现。自《讲话》发表以来,我国的广大文艺工作者遵循《讲话》指引的方向,深入生活,生产出了不少的深刻揭示生活本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规律的、高尚的、健康的、先进的,同时又是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精神产品。

那么,在纪念《讲话》发表八十周年的今天,我觉得,我们文艺工作者首要的是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讲话》的精神实质,对当前文艺创作领域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作必要的对照和反思,以进一步端正创作方向,努力创作出更多思想性和艺术性俱佳的无愧于伟大时代的作品来。

我认为,当前在文艺创作中,有两个问题值得注意。

一是一些人在创作上把疏离时代、脱离人民、脱离生活的作品,甚至是一些无病呻吟、光怪陆离、荒腔走板的东西,当成是“探索”与“个性”。于是一度时期,没有人物、情节、主题,没有标点的所谓创新小说受到不同程度的追捧。在诗坛,亦存在一些不同形式的不良现象。其结果,“个性”虽然“回归”了,但仅仅是回归到小小的沙龙中去了,而圈子越来越小了,读者越来越少了,文学越来越远了。甚至,在这样的小圈子里,一些低俗的东西也堂而皇之地变成了铅字。例如:几年前,我曾在一本所谓的探索性文本上,读到这样一首所谓的探索性小诗,题目叫《星期六》,内容只有这样一句话:“独自来到厕所,放几个响屁”。试问:作者要探索的究竟是什么?这样的探索意义何在?

二是一些作品雷同重复,仿造滥造。一干文学作坊里的高手快手,老手新手或单干或从事流水线的集体制作,无不遵循投入小、周转快、收益大的商业法则。敷衍一个故事框架后,便投入大量的似曾相识的甚至千篇一律的诸如矫情、肉艳、争风吃醋、尔虞我诈等元素添加剂。一些人似乎已不在乎抑或压根就不再提什么作家的文学品格与使命感,甚至是基本的社会良知和独立人格都不屑一顾。他们也不再甘心于苦寂无闻地存在于某个未知的领域作深切的感悟、痛苦的摸索、漫长的酝酿和艰辛的积累,而是睁大眼睛紧盯市场,揣摩和迎合市井心理;他们不是靠作品的独特原创性、艺术生命力和高品位取胜,而是不惜靠涂在作品扉页上的极具蛊惑,极具煽情的内容提示,来抬高自己和自己作品的知名度。商品化、经营化、操作化、程式化的创作,在一定范围内,为文艺创作涂抹上了一层“泡沫式繁荣”的假象。我认为,当创作过程的原动力不再是创作者个体生命的真实体验和心灵的独语,而是“资本”在书市周转中利润的需要时,作品也就成了一种运作,成了一种既愧对当代也没有未来的文字游戏或“摇钱树”了。

凡此种种,当然不代表文坛的主流。但确实是文艺领域中存在的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同时,也确实是一些值得我们文艺工作者警醒的问题。尤其在纪念《讲话》发表八十周年的今天,我们对这些问题作一些必要的反思与剖析,我想,对我们坚持守正创新,营造山清水秀的文艺生态,是有一定参考价值的。无论如何,我们的创作,应该出正品,努力出精品,尽量不要出次品,绝对不能出毒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