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信息
热门信息

喜迎二十大征文|刘清泉:非始于“如果”,岂止于“那么”……

——重庆红十字精神礼赞

来  源:重庆作家网      作  者:刘清泉    日  期:2022年7月25日      


◎序诗:一个人,或缘于大地深处的忧伤

 

1859年6月,亨利·杜南,一个瑞士银行家的儿子

刚满31岁,刚过而立之年

有过五年企业经历的他,游历过北非和西西里

也积攒了一些财富和从商的经验

他在阿尔及利亚成立了自己的公司,正欲大展宏图

因为商务,他路过意大利的索尔弗里诺

奥法意战争的最后一役正在这里展开鏖战

深受人道主义思想影响的杜南并不关心谁胜谁负

他在意的是那四万多或死或伤的士兵

烈日暴晒下发出的腐臭、痛苦的呻吟和绝望的哀嚎

他立即组织当地村民进行战地救助

并自费为伤兵购买必要的生存生活物资

也正是从这一刻起,杜南的人生轨迹发生了颠覆性转变

世界上从此少了一个商人,却站起来一座无法超越的丰碑

他的《索尔弗里诺回忆录》改变了世界的样子

人与人的关系不再仅止于彼此,而是出现了第三方、中立、

缓冲地带、生命权以及神圣的尊严

他四处奔走,创建了国际红十字会,促成了首个日内瓦公约

白底红十字臂章和旗帜成为这个世界最醒目最有温情的标志

他千金散尽,一贫如洗,在日内瓦连一个朋友也没有

却从未动过属于他的第一届诺贝尔和平奖奖金

他放弃了自己的生意,却开创了最受世人尊崇的慈善事业

他和那个大他十岁、也长着一脸大胡子的犹太人马克思一样

改变了人类的历史,也改变了人类的命运

他是那个感动了全人类的真正大写的人!

以至于他的生日被命名为“世界红十字日”

以至于在那个跪着为濒死伤兵喂水的白衣战士浮雕前

没有一个人能够保持站姿

以至于每当我们捧起一抔泥土,总能触摸到

缘于大地深处的忧伤

 

1910年10月30日,亨利·杜南逝世,终年82岁

他的身体离开了这个世界,而灵魂不息

从欧洲大陆飘荡至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唤醒了一座遥远的山城,山城里

一双双睁着的眼睛,一颗颗跳动着的心……

 

 

◎1910-1931:墓地里的荒草,或偷生之命

 

晚清,犹如一块巨大的墓地

朽木凋落的同时,荒草亦萋萋

甲午战争则像一块崚嶒的礁石

把这墓地又堆高了几尺

新土覆盖不了新的疤痕和耻辱

而一缕斜斜的光绕过棺木漏了出来——

先是旅日侨商孙实甫首倡在中国设立红十字会

后有清廷大臣吕海寰、盛怀宣商议“万国红十字上海分会”

再到1910年清廷正式启用大清红十字会关防

红十字会就像一条呱呱坠地的生命

在晚清墓地上潜生暗长

 

1911年3月,大清红十字会重庆分会成立

临江门外,天灯坡一带,“红十字街”一新耳目

分会医院还只是一块牌子,挂在给孤寺门口

像孩子的眼睛,张望着扑朔迷离的天空;

10月,辛亥革命成功,清王朝覆灭,中华民国诞生

墓地荡平了,山城的吊脚楼和数不尽的梯坎依然静默

见证着“中国红十字会重庆分会”的艰难求存

军阀依然割据,战事依然不休,疫病依然迭起……

二十年内忧未除,外患却遽然来袭——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

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东北的土地上点燃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第一把侵略战火

红十字旗帜蒙上了厚厚的尘翳

重庆红十字分会亦如那偷生之命,迎来了自己的至暗时刻

……

 

 

◎1931-1949:焦土之上的石子,或离离原上草

 

十四年抗战,在我眼里唯余焦土

万里荒野,千里饿殍

而红十字就像焦土之上的石子

坚韧,顽强,不碎,支撑着,支撑着

一直不遗余力地支撑着

让搏命的行走在蹒跚中继续

让嘶哑的哭喊在历史里宣泄

也让颤栗的呼吸从徒有的四壁间迸发出来

成为一股凝聚的力量,寒夜里的火星星

 

当“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喜讯传来

华夏儿女普天同庆,在欢庆胜利的人群中

重庆红十字做出了特别暖心的举动——

在市区各大码头、车站设立“战区难民还乡服务站”

为返渝的难民提供茶水、药品,帮助寻找失散的亲人……

战火中苦苦支撑的石子化身温暖的臂弯和怀抱

成为百姓乡亲最可信赖的依靠

桩桩件件事,无不闪耀着人道主义的光芒

点点滴滴情,融汇凝聚成博爱的宏阔海洋

而红十字人的奉献与付出,则是成就这一切的坚实力量

 

如石子铺垫路基,亦如离离原上草

展露不屈的意志和生的不可违逆

迎着新中国升起的第一缕朝阳

历史翻开了新的篇章

在如洗的碧空下,红十字从此焕然

 

 

◎1949-1978:雪,或一群鸿雁

 

雪覆盖着雪,便是在纯洁里再加一份明亮

经过善意的风吹送,更多人蒙受恩宠

新中国的新,就在于改造社会和我们的思想

当红十字运动被赋予雪的想象

不是因为她以花的形式漫天飞舞产生了美

而是因为她落地成水,为大地和生灵

注入了必需的营养液

 

50年代,重庆红十字会的援朝外科手术队

先后两次赴朝鲜进行战地救护

枪林弹雨中,以精湛的医术挽救了无数伤者的生命

红会还组织医疗队奔赴阿坝、甘孜等藏区

为藏族同胞诊疗疾病,捐助医疗设备,开展医护培训

60年代初,红会对发现于南泉、巴县等地的一百多具

日本人遗骨进行妥善处置后,几经辗转

交予日方,逝者亲属感激涕零……

人道即天道——虽然愁云、冰霜、阴霾、雷鸣与闪电

在所难免,历史的天空终归风轻云淡

 

回望过往,我的眼前总是浮现一群鸿雁的影子

一群迁徙之鸟,喜欢长距离飞翔,呈“人”或“一”字形

排列极整齐,在空中缓慢向前,它们边飞边叫,

声音拖得很长,数里外也听得见。我常常在想——

它们,是否需要一片芦苇荡,哪怕已枯萎;或者一块

稍微平坦开阔的沙洲,尚存落日余温……

 

 

◎1978-2021:三大工程,或一盏长明灯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重庆红十字事业

从恢复到发展,再到迈上新征程

一部行进中的杰作,已经并正在由众多的红十字人书写着

而成果显而易见:步入快车道的重庆红十字会

全景式展现了“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

透过红十字“三大工程”和“三救三献”(注1)⠼/span>

正可触摸到无数强劲的心跳、不绝如缕的温暖,以及

难能可贵的纯粹

尤其令人欣慰的是,人道传播日益广泛,慈善、公益、大爱

日益成为舆论主题词、社会正能量……

 

斗转星移,寒来暑往,岁月的响箭

呼啸着远去,却也留下了必然的新痕,历历在目

重庆红十字就像一盏长明的灯

既照彻角落,也铺展光辉

这盏灯由一代又一代红十字人擎举着

走过了110年,“走在人道事业的春风里”(注2)

还将走向无限长的未来,走进

每一个人心灵深处

 

注1:红十字“三大工程”,即:救援工程、生命工程、爱心工程。“三救三献”系红十字工作职责,“三救”:应急救援、应急救护、人道救助;“三献”:献血液、献造血干细胞、献人体器官组织。

注2:“走在人道事业的春风里”,出自重庆红十字会建会100周年全家福合影。

 

 

◎尾声:一馆,或一种精神

 

走进重庆市红十字历史文化陈列馆,便能感觉到

一枚红十字标识,把世界、中国与重庆紧紧连在了一起

没有分界线,只有纽带和共同的心跳

我触到的只是时间长河里的一小段

但已足够我由衷地说出:别无所求

一个个心甘情愿为高尚奔走的人,自知渺小

当他们聚集成群,伟大不请自来——

生命至上、生而平等的人道,要让所有人知道;

爱无等差、弱者优先的博爱,发自一颗颗善良的心;

专业志愿、扶危济困的奉献,有舍我其谁的气概

 

在陈列馆里,当我与亨利·杜南对视

我突然变得局促,他眼里的光极其柔和

映出了比海更深的蓝,比路更长的远

我似乎明白了,“人生的局限是命运对诗人的恩赐”(注1)

而这恩赐也正是局限的一部分;

最令人担心的是,“一个人孤独得像一支队伍”(注2)

我不愿在这支队伍里,我有许多渺小而又伟大的朋友

 

时间是个好东西:非始于“如果”,岂能仅止于“那么”

走出陈列馆,朋友们送来了掌声

我们一起在秋风里赶走萧瑟

还要赶在冬天前头,做几件温暖的事情……

 

注1:引自诗人阿信的创作谈。

注2:引自诗人江一苇诗歌《独白或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