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天地 > 评论 > 正文

《红岩·重庆评论》|周航◎无声的震撼:传奇、解剖与批判

——评李燕燕长篇报告文学《无声之辩》

来  源:重庆作家网    作  者:周航    日  期:2022年8月17日     


  

传奇、解剖与批判

——评李燕燕长篇报告文学《无声之辩》

 

(本文原发于《红岩·重庆评论》2022年第1期)

一部《无声之辩》,就是一场无声的心灵震撼,其意义大大溢出书中很多离奇的故事和文字的表现技巧。它面向的是一个庞大的聋哑人社会群体,高达三千万人的惊人数字,所堆积起来的一个重要的被人忽视的角落。书中所表达出来的温情和正义,传达给世界的振聋发聩的声音,那是一束温暖的阳光,铺泄成河,如一柄正义之剑从此高悬空中,让人看到希望,同样令人警醒。书中还侧面反映了社会和人性之复杂,个人的无力、坚韧与伟大,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些可能存在的社会弊端和阴暗面。而这一切,在中国第一位为聋哑人服务的手语律师唐帅面前,在作者所描写的人物和事件面前,显得跌宕起伏而风云诡谲,但是作者更多地带给我们的是对社会和生命满怀的希望,是对执著坚守的高尚人格的赞美。读过《无声之辩》,让人再也难以平静。

无疑,作者李燕燕《无声之辩》的主题是独一无二的,写的是“中国唯一的手语律师”唐帅的传奇人生,具有相当的不可复制性。然而,该书又绝不仅仅只是为唐帅立传,唐帅只是作者写作意义抵达的一个通道或出发点,真正指向的却是法治和人心的主题,关心的是三千万聋哑人的维权与普法。这点决定了《无声之辩》写作伦理的向度和高度,也决定了这部作品在新时代弘扬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和为人民写作的时代价值。细读之下,让我们无法否定、也值得去深入探讨的是作品中所蕴含的传奇性、解剖性和批判性。

唐帅及其发生在他身上的故事是充满传奇色彩的。在选题上,作者敏锐地捕捉到了一个充满新闻性的人物,以及缠绕在这个新闻人物身上的诸多新闻事件,不过其中的人物和事件不是孤立的,极具普遍性。正如作者在作品中多次感叹的三千万聋哑人群体,而唐帅正是联结或代表这个庞大群体的一个杰出人物。如此一来,唐帅这个全国的“唯一”,其出身、人生道路的选择、现从事的律师工作以及所产生的巨大的社会影响,也就具有充分和饱满的挖掘价值。唐帅的不可复制性首先体现在出身上,他的父母都是聋哑人,与生俱来地,他就与聋哑人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凄凉的出身和少年经历,让他感同身受聋哑人世界的悲苦与不同寻常,他深沉的悲悯情怀和天才的手语能力,使他具备了为聋哑人伸张正义的能力。可以说,这是他一直以来解不开的情结和愿意终身为之奋斗的目标与动力源泉。正如他发自肺腑的独白:“既然老天让我生在了一个聋哑人的家庭,接触到‘无声世界’,那么老天是什么意图呢?现在我明白了。”唐帅经历坎坷,做过小生意,梦想做歌手,在很多方面都展现出一定的潜质,但他最终选择了做职业极为小众的聋哑人律师。读了书中关于唐帅人生成长的故事,不得不为他的传奇人生而感叹。他被评为全国年度“十大法治人物”,被无数家媒体采访,并一度引起BBC的关注,可以说,他不仅是全国数千万聋哑人的知心人,甚至有时候还担当起他们的“保护神”角色。作者通过深入采访和了解,唐帅这个人物也就给人留下充满传奇色彩的温暖情怀的深刻印象。

作者在书中所叙述的很多故事,洞开了一个神秘的领域,读起来,不仅让人物更为 鲜活,让我们感知到现实中一个全身心为聋哑人奔波的体制外律师,也大大增强了可读性与提升了这部长篇报告文学的文学性。接受盗窃训练并从事盗窃的16岁花季聋哑女孩,在盗窃团伙中受尽折磨终被唐帅解救;聋哑青年小张被骗入抢劫团伙而入狱,唐帅为取证智斗房东;智破以郭飞为首的砸车盗窃“2012.11.19”专案……最为传奇、曲折、 惊险的是“庞氏骗局”一章,全国聋哑人励志偶像人物、所有聋哑人创业典范的包坚信,实际上是一个罪恶深重的金融诈骗犯,唐帅排除一切困难,最终为被骗的数十万聋哑人伸张了正义。其中,经唐帅谋划两名聋哑人卧底包坚信杭州“总部”,一个任文员,另一个当起了贴身保镖,为取证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这些充满传奇色彩的叙述,让唐帅这个灵魂人物在书中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向我们走近,让聋哑人的神秘的无声世界得以呈现。从而,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讲述,成为这部作品得以站立起来的重要骨骼支撑。

无论是作者,还是主人公唐帅,他们的 “初心”肯定不会只是停留于讲讲传奇故事上。唐帅有句话是这么说的:“聋哑人的犯罪率到底有多高?事实上,它远远超过了现在 国家很重视和关注的未成年人犯罪。”作者借助唐帅之口,从自身残疾造成求职和就业的障碍,到聋哑人文化水平低,再到聋哑人对世界表浅和片面认知而形成本身法律意识淡薄,对此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发现聋哑人具有聚集性和流窜性的特点。这种带有社会问题剖析意识的写作,正是报告文学本应具有的鲜明的政论性特征,这高度体现了作者写作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担当。由是,解剖性也成为《无声之辩》最为显著的特征之一。

书中随着叙述的逐步深入,出现大量案例与案情分析,这十分符合叙述对象唐帅 的律师身份和职业特点,作者在这方面下足了功夫,让作品还具有了更具实效性的社会教育与治理功能。在“无声世界里的罪恶”叙述中,总结了聋哑人作案的具体特点;针对聋哑人犯罪率高的现状,提出借助各种手段提高他们法律意识的观点;针对聋哑人律师团队力量薄弱的现状,提出让聋哑人服务聋哑人的做法;提出加强聋哑人高等教育 问题;对促进手语翻译这一技术性的活动,提出多条具体的改善措施等等。作者在叙述中,除了感性而形象地表现现实中聋哑人的人生百态和人性烛照,还与唐帅一道完成了聋哑人犯罪率高的社会性剖析,在剖析的基础上更是提出了很多解决问题的建议,最终为我们撕开了一个通常意义下阳光也许不能完全照射到的暗角或死角。

不过,作者与主人公唐师在完成诸多剖析的过程中,其批判性又几乎与之同步。这 种批判首先是对人性恶、人心不善的批判。刘颖“偷手机”案中,瘦小精明的手语女翻译,明目张胆地向被冤枉的刘颖索要一万元好处费,否则不会帮忙甚至会送她进监狱。 这种恶行与唐帅诚心甚至倒贴钱为聋哑人办事形成鲜明对照,借唐帅之口,作者对这类恶行进行了严厉批判:“这不是明目张胆的敲诈勒索吗?一个中年聋哑人,上有老,下有小,要是真的因为拿不出那笔钱进了监狱,老人孩子怎么办?这些人也未免太狠 了。”世风日下,人心不古,道德沦丧,的确是一个严重的社会现实问题。其次是对法律制度不完善的批评。比如“《刑事诉讼法》对手语翻译制度规定过于原则、笼统,缺乏可操作性,致使在司法实践中手语翻译人员参与刑事诉讼活动存在许多问题”。再比如,在“庞氏骗局”一章中对领导干部的一味注重 “维稳”而不顾广大聋哑人死活的形式官僚主义的批判。在唐帅疲于奔命欲为数以万计的聋哑人维权的时候,领导却说:“小唐,这个案子轻易接不得啊!别的我不多说,只是提醒你,还有一个多月就要开‘两会’了,维稳工作很重要。”“此案不宜接”类似的话是 令人寒心的,这样的领导作风怎能做到为人民服务?当然,对无声世界里的罪恶,尤其是对聋哑人犯下的罪恶,唐帅更是痛心疾首,其愤怒之情和批判的锋芒无以复加。在某种意义上说,与其说这是一部赞颂唐帅人生和事业的报告文学,还不如说成是一部充满现实批判意味的作品。

然而,传奇、解剖、批判、残酷、阴暗之下,我们却又能分明地感受到作品中传递出来的温暖和正能量,让人看到正义的力量和希望。作品中提到,唐帅曾为一个“罪大恶极”的聋哑盗窃犯做过辩护。三十出头的惯偷聋哑男犯,在公交车上偷走一个老太太救孙子的两万元手术费,最终导致老太太的孙子手术缺钱被耽误因肾衰竭而死亡。此案影响甚大,舆论可谓一边倒,但在唐帅深入调查之后,却又发现了惊人的内幕,原来他的盗窃并不为自己,也是借恶来行善。“情与理,罪与罚,大家在动容,大家在反思。”毕竟,聋哑人的世界,社会现实中的生活,其复杂性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比如说,不能简单看待任何一桩聋哑人的罪行,又比如,我们国家的医疗系统的体制是否存在问题,能否不以钱到位为标准,而以救命为第一要务?唐帅对待案件的态度是很能温暖人心的,他的正能量在作者笔下几乎无处不在。很多地方在描写唐帅时,都出现了“初心”一词。唐帅的初心是什么?他殚精竭虑就是为三千万聋哑人带来阳光,带来生存的希望,正如他自己所言:“我当律师本来就是想给无声世界开一道门——哪怕只是露出个门缝。”在整部作品中,唐帅就是一股被负能量团团包围之中的正能量。唐帅的付出、善意和执着,可谓整部作品的精神主线,“唯有善意,才能催生出更大的善意”。他做网红是如此,进行聋哑人普法,更是如此,一切都以善为光源。

李燕燕的这个长篇,虽为“无声之辩”,却委实振聋发聩,选题重大而能成唯一。长篇中的人物、故事和主题精神实现了高度的统一,读来波澜起伏而发人深省,是近些年不可多得的报告文学佳作。新闻和政论的聚焦,实现了这部作品主题高度的提升,然而我们还不可忽视的是作者李燕燕的叙事表达能力。不妨随意拈出一段来加以领略:

他在会客间里坐着等法警带出刘颖。不多时,一个套着黄色马甲戴着手铐的中年女人出来了,四十岁出头,微胖的身材,一直耷拉着头,走路也拖着脚,有气无力。哗,沉重的铁门打开,女人从昏暗的通道走过来,被陡然出现的强光刺激,女人抬起头,看见唐帅。唐帅向她微笑,用重庆本地的方言手语跟她打招呼:你好,我是你的援助律师。几秒钟刘颖便反应过来,一边激动地呜呜发声,一边迅疾向唐帅这边跑来。她冲到唐 帅面前,使劲打着手势:“我不认罪,我没有偷!”直到法警赶来控制住她,让她坐在唐 帅的对面。(第84页)

无论是肖像描写,还是动作与心理描写,如此描述都是极富表现力的,书中大量出现的极为强烈与鲜明的画面感和现场感,一次次地让我们恍若身临其境,唐帅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在文学意义上也就获得了成功。


(周航,重庆知名评论家,长江师范学院文学院教授,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