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动态 > 时政新闻 > 正文

以优秀作品热忱描绘新时代新征程的恢宏气象

——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学繁荣发展系列综述之二

来  源:重庆作家网      作  者:本站    日  期:2022年8月29日      

来源:文艺报 | 李晓晨

“衡量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最终要看作品,衡量文学家、艺术家的人生价值也要看作品。”“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文艺作品的生命线,内容选材要严、思想开掘要深、艺术创造要精,不断提升作品的精神能量、文化内涵、艺术价值。”2021年1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引发了广大作家和文艺工作者的强烈共鸣。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热忱描绘新时代新征程的恢宏气象,已经成为广大作家的自觉追求和努力实践。

锚定新的历史方位,记录时代之变中国之进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新征程是当代中国文艺的历史方位。面对这一新的历史方位,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继承赵树理、周立波、柳青、路遥等前辈作家的传统,从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中提炼主题、萃取题材,用心用情用功讲好中国故事。

2019年秋,第十届茅盾文学奖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颁奖。五位获奖作家站立于舞台中央,背后是大型白色花岗岩浮雕《愚公移山》——默默耕耘,矢志不渝,历史和现实就这样相互映照。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在致辞时说:“博物馆向我们生动诠释着什么叫永恒,事实上,这也是我们内心的根本追求——竭尽全力向世界捧出我们所能奉献的最美好的事物,并坚信这是我们生活和工作的意义所在。”

彼时,获奖作家梁晓声可能并未预料到,他的小说《人世间》改编成影视剧播出后,开创了央视综合频道黄金时段近五年来的收视新高,而电视剧热播又带动了小说再次畅销。究其原因,正如授奖词所写:小说讲述了一代人在伟大历史进程中的奋斗、成长和相濡以沫的温情,塑造了有情有义、坚韧担当、善良正直的中国人形象群体,具有时代的、生活的和心灵的史诗品质。

新时代作为关键词,在文学创作中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10年间,中国作协积极创新,多措并举,引导广大作家创作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作品。中国作协重点作品扶持项目共扶持选题800余个,定点深入生活项目共扶持作品850余部,涵盖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多个领域。从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改革开放40周年,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文学从未缺席,作家始终在场。

报告文学《红船启航》以厚实的历史叙事和生动的现实回响,系统呈现了从嘉兴南湖启航的伟大建党精神。报告文学《江山如此多娇》全景式描述贵州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艰难历程与辉煌成果,可谓一部“人间奇迹”的贵州华章。散文《大湖消息》作为新时代记录洞庭湖变迁的生态文学样本,是作家在大江大湖中行走思考的结果。科幻作品《中国轨道号》书写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童年记忆与航天梦想紧密交融的梦幻奇境。在散文集《山河袈裟》中,作家通过行走感悟真正的时代精神,从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中发现真善美。事实一再证明,只有立足时代生活,植根中国大地,这样的作品才能真正为人民所喜爱。

眼下,作家王蒙的长篇小说《这边风景》正在紧锣密鼓地改编成电视剧,对时代生活的真实描摹,成为小说吸引制作方的重要原因。主创人员表示,相比类型文学,严肃文学改编的难度无疑更大,但他们还是想通过影视改编为时代留下痕迹。这是时代的需要,更是观众的需要。

潜心创作,把提高质量作为文学作品的生命线

新时代需要文艺大师,也完全能够造就文艺大师。新时代需要文艺高峰,也完全能够铸就文艺高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艺工作者应该牢记,创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务,作品是自己的立身之本。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大作家坚持守正创新,潜心创作,把提高质量作为文学作品的生命线。

扎根皇甫村14年,了解乡亲们的所思所想,这是柳青毕生的切身践行;“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这是作家路遥的真实写照。新时代以来,无数作家秉持这样的理想信念,挑起担子,扑下身子,脚上沾有多少泥土,笔下就流淌出多少故事。

在2021年度“中国好书”中,长篇小说《太阳转身》榜上有名。为写好这部作品,作家范稳花三年时间深入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脱贫攻坚边境村寨采访考察。在他看来,大地上生长的万物和它养育的人们,都是作家不可替代的老师。创作一部长篇,与种一块田无异。当自己把目光投向这片热土时,就会看到这里有他愿意长久耕作的一块田地。

瑶族作家红日将两年的驻村经历融入笔端,创作完成长篇小说《驻村笔记》。作为一位年龄偏大的“第一书记”,他克服种种困难,和乡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员一道亲身参与了脱贫攻坚全过程。这部作品受到许多读者的喜爱,不少当地百姓从中看到了自己的身影和发生在自家的故事。

作家金宇澄多年来一直深耕编辑,至创作出长篇小说《繁花》,几十年积累终水滴石穿。他说,一切好像准备了很久,从上海转去黑河乡野务农,“城市坐标”在自己眼里始终没有暗淡。然而,这个过程是极为漫长的,需要作者沉浸其中,不断发现、积累和忠实表达,需要更多的热情和投入。

由作家出版社推出的《暖夏》问世后好评如潮,有论者称这部书写脱贫攻坚的作品“找到了让云朵的气息和泥土的味道汇在一起的调子”。这次创作对王松来说不啻一次考验,先是到当年插队的天津宁河挂职,后赴赣南脱贫攻坚一线深入采访。对时代的不断“温习”为写作做了扎实铺垫,使他找到了创作的灵感和故事的质感。

作家不是流水线上的素材加工者,而应该深入感知一个活力迸发的中国。正如一直坚持现实题材创作的作家石一枫所说,中国的新变改造着中国人的生活,也使得文学写作有可能成为一项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工作。“我深感自己必须拿出更真挚的态度、更诚恳的精神,才能回馈我们的传统与时代。”

来自部队的青年作家董夏青青也深有同感。她在一次采访中表示,自己想写出当下军旅生活的质地和肌理。军旅、边塞,既是她一直坚守的写作阵地,也是其源源不断获取精神支援的矿藏。“作为观察者和写作者,我希望自己的笔触能无限透彻地描摹时代的变化和生活本身的质地,‘看见’之前看不到的,写下从前想不到的。”

书写新时代“山乡巨变”,推动文学从“高原”向“高峰”攀登

不久前,中国作协在作家周立波的故乡湖南益阳同时启动了“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和“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烈日当空,山高水长,中国文学在大地和人民之中、在新的时代气象里再次出发,踏上征程。

谈及启动“两大计划”的初衷,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张宏森表示,希望引领广大创作者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热忱描绘新时代新征程的恢宏气象,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用跟得上时代的文学精品开拓文艺新境界,以新鲜光亮的文学力量激发人民投身民族复兴伟业的昂扬斗志与坚定信念,给伟大时代留下伟大作品,向人民、向时代、向历史交上优秀的文学答卷。

在实现脱贫之后,如何以文学的方式助推乡村振兴,正是“两大计划”关注和探索的重点。作家王跃文认为,“两大计划”如同吹响了冲锋号,将对文学事业的繁荣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生活原野是作家的终身大学,作家们需要不停考试,永远没有毕业的时候。

在春风文艺出版社社长单瑛琪看来,书写新时代壮阔恢宏的人民史诗,塑造饱满立体的文学新人形象,以透辟深刻的观照目光撷取大时代的丰富侧影,以巧妙生动的语言讲好中国故事,推动文学从“高原”向“高峰”攀登,是新时代所有作家和文学工作者的使命与责任。

而在40年里曾推出一批优秀现实题材作品的《当代》杂志,也表示将积极响应,聚焦优秀作品创作生产,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充分挖掘、精心筛选和有效传播,把文学现场中异彩纷呈、充满活力、呼应时代变局的一面呈现出来,提升文学作品的能见度和影响力。“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和“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注定将被文学和历史铭记。

当代中国,江山壮丽,人民豪迈,前程远大。海阔天空的生活画卷正在作家们面前徐徐展开,新时代的集结号已经吹响。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定将不负人民,写出澎湃的现实生活、昂扬的时代精神、丰盛的经验和情感,创作出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作品,书写中华民族新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