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学专题 > 民族复兴专栏 > 正文

科技之光|赵域舒:决胜AI时代(四)

来  源:重庆作家网      作  者:赵域舒    日  期:2022年8月15日      



三、往事并不如烟


回国创办百度

1997年,李彦宏Infoseek工作时,已经是信息搜索领域的专家,手中握有从华尔街顶端公司道琼斯子公司拿到的70万股期权,豪宅名车一应俱

李彦宏还在自己的别墅前面,打造了一块菜地工作累了就种菜浇水,岁月十分静好。

有一天,他的妻子马东敏对他说:“你看事情一向很准,那你看看哪个现在正在创业的公司以后会发展得很好,就去哪个公司工作,就可以再拿一次期权。”

“我看事情再准,也不能左右老板的决策和行动,期权我已经拿过一次了。我应该有一个自己说了算的环境。”他回答妻子。

李彦宏是在两年前的1995年认识马东敏的。在纽约的一次中国留学生聚会上。马东敏性格热情大方,快言快语,15岁即考上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19岁即赴美国留学,当时是留学生圈子里的“公主”。

李彦宏用“一见钟情”来形容自己第一次见到马东敏时的感觉。而他们第一次见面时,当李彦宏给马东敏留自己的电话时,说“331talk”,即他把后面几位数字在电话键盘上对应的字母连成了一个单词,这一点给马东敏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她觉得李彦宏很聪明。

总之他们一见钟情,认识一个月就确定了恋爱关系,认识三个月就认定了彼此,认识半年就结了婚。

而在1997年,当李彦宏对马东敏说想有一个自己能做主的环境,想回国创业时,马东敏很支持。这在当时的留学生圈子里非常难得。因为在留学生圈子里,妻子一般会觉得国内漂亮女孩儿多,丈夫受到的诱惑多,很“危险”。

正是妻子马东敏的支持,给了李彦宏创业的勇气。

然后,他开始在硅谷寻找创业伙伴,马东敏向他推荐了徐勇。徐勇对互联网很感兴趣,而且在1998年组织拍摄过一部纪录片《走进硅谷》,结识了很多投资人。

在徐勇的协作下,李彦宏很快找到了投资人,顺利融到第一笔风险投资。1998年、1999年是美国互联网最大的泡沫时期。他们在1999年底拿到了风投,120万美金,比计划的100万美元还多。

这之前,他们在国内也找了一些企业,但当时120万美金对国内大企业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数字。刚开始成立风险投资,一个企业就需要这么多钱,很多企业都不敢投。后来,李彦宏才回美国找钱。基本上那一段时间,他整天都在旧金山的风险投资商中游说。

他抵押了自己的车子房子,于1999年回到了北京,而马东敏还在美国。

2000年13日,在北大资源宾馆14141417房间,百度历史上的第一次全体员工会议召开了。此时的百度,一共有李彦宏徐勇、刘建国、郭眈、雷鸣、王啸、崔珊珊7个人。与会的这7人,后来被称为百度"七剑客"。由于房子太小,大家只能盘着腿坐在床上开会。会上没有高谈阔论,这帮做学问、搞技术的人也不来这一套,简单介绍完组员及分工之后,话题便转到关于搜索引擎的研发上。在会议结束的时候,大家对未来的工作已经有了大致的认识。

而事实上是在2000年11日,百度正式开始运营。19991231日,当大家都在准备要迎接新千年的时候,李彦宏跑到北大去了,因为他当时租的第一个办公室是北大的资源宾馆,跟北大就一墙之隔,宾馆的这边对的是街道,那边对的就是北大校园,李彦宏也是北大毕业的,对这个校园还很熟悉,那天晚上,他就在校园食堂里吃了个饭,晚上就跟北大学生一起,在三角地,在操场里,唱啊跳啊,过了一晚上,那一天跟他的团队并不在一起,虽然他已经把他们都招好了,但是团队正式工作的时间是11日。

而百度刚刚成立大概一、两个星期,马东敏告诉李彦宏自己怀孕了。李彦宏很兴奋,因为要当爸爸了。但他又很愧疚,因为不能陪在妻子身边。

马东敏经常一个人去产检,医生还以为她是单身母亲。

那段时间李彦宏两边跑得很频繁,大概两个月当中有两个星期会回到美国去,去陪家人,看孩子,还要工作。在美国时,因为两边有时差,美国的白天是中国的晚上,是陪家人的时间,而美国的晚上是中国的白天,又要开始工作了,很辛苦。

而大多数时间还是在国内。回到国内的时候,更多的是一个人在拼搏。当时,其实未来是什么样的,他并没有想太多,那个时候,中国也不像现在这么发达,有这么强大一个市场。互联网的泡沫也是在李彦宏刚刚开始创业就破灭掉了。也就是说,大概1990年代末到2000年的3月份左右,有过一轮互联网的泡沫,三月份以后就开始走下坡路,一直到2001年,甚至到2002年的时候,市场都非常不景气。所以当第一笔钱花完的时候,第二笔钱到哪儿去找,有很多种不确定的地方,这段时间还是感觉比较辛苦。

但好在没有辛苦多久。第一笔风险投资——120万美元——还没花完,就已经找到了第二笔投资。拿到第一笔120万的风险投资时,李彦宏和徐勇跟投资者说,这120万美元大概要花六个月的时间,但实际上够花九个月的时间,而等到第六个月的时候,他们又开始做第二次融资,这时候因为钱没有花完,所以还比较从容,到9月份时,融到了第二笔钱。


从搜索引擎到搜索网站

李彦宏2000年回国创立百度的时候,国内已经有不少比较知名的搜索引擎公司,比如天网、悠游、Openfind 等,它们都是基于机器人搜索等搜索引擎,存在速度慢、数据量少、返回无用信息多等诸多缺点,这让“技术控”李彦宏看到了机会。

4个多月后,百度开发了自己的第一个搜索引擎,并在5月底有了第一家客户——硅谷动力。虽然那时候百度的搜引能力只有500万个网页,但意味着百度正式进入了中文搜索技术服务领域。之后百度接连拿下了搜狐、新浪 、网易、263 等当时国内大中型门户网站和其他一些网站的搜索业务 。

当时百度的商业模式是给其他互联网公司提供技术。

到第二年,也就是2001年时,互联网泡沫破灭。那个时候所有的互联网公司都在跟李彦宏说“你能不能便宜一点?”,没有一个互联网公司说“你的技术能不能再好一点?”。李彦宏感觉,这条路走下去只能是越来越降价。技术上无论怎么努力,都不会被认可。

那时候,他的女儿几个月大,他每两个月会回美国去呆两周。女儿晚上老醒,一晚上醒好多次,即使是白天也哭,有时候一哭一个小时,才生下来的孩子又不会说话,哭一小时也不知道她为什么哭。

李彦宏在美国时,会给女儿洗尿布,半夜喂奶,抱着她哄她,他觉得很辛苦,但他更觉得自己今后的生命不一样了,他有了另一个家庭成员,“她就是我的,这是我自己的选择,我一定要很好的去培养她,去照顾她”。

而边洗尿布,他就边琢磨着百度的路。

2001年秋天,9月份,李彦宏决定改变百度的商业模式,重点发展baidu.com这样一个搜索网站,而不是把技术卖给别人。这个决定当时遭到了董事会很多人反对。

那时候,百度的客户搜狐、新浪、网易等门户网站,已经成了家喻户晓的品牌,董事们说,“你再从头做一个,你怎么知道你能做起来呢?”更关键的是,本来是卖技术给人家,客户们提供搜索服务,现在做一个搜索网站,由自己提供搜索服务,等于跟所有的客户全部变成了竞争关系,风险就很大了,董事们都反对。

怎样才能说服他们,让他们支持呢?

首先要向董事们证明,提供技术这条路走不通,李彦宏觉得自己当初创业不是为了就挣这几百万,不是为了把技术越做越差,如果人家不关心你的质量,那只能越做越差,所以只提供技术给客户这条路是走不通的。办一个搜索网站这条路能不能走通,他也不知道,但起码不是肯定走不通。而如果这条路走通了的话,就能够实现当初的理想,将搜索技术越做越好,让越来越多的人能够从好的搜索服务中获益。

让越来越多的人平等地获得信息,这才是当初创业的初衷。

这个理想,甚至萌生于1986年太原最大的书店。

当那个18岁的青涩少年,站在计算机书籍专柜前,第一次被那么多的计算机书籍眩花了眼,他第一次意识到,人和人的不平等,很大程度上是获取信息的不平等。

李彦宏觉得搜索是如此重要,但他发现,当百度向其他网站提供搜索技术时,别的网站并不觉得搜索重要。

所以只能自己办一个搜索网站,他觉得这是唯一选择。


百度成功了!

2001922面向终端用户的搜索引擎网站www.baiducom 正式推出,意味着百度开始战略转型,面向终端用户提供服务,百度正式从幕后走到了台前。

相比国内搜索引擎公司,美国搜索引擎巨头Google是横亘在百度成长道路上的一块巨石。Google早在2000年就在中国推出了中文搜索引擎。李彦宏深知,一个搜索引擎的成败取决于用户流量和用户体验。在搜索引擎的访问速度、准确率、刷新率等多个指标上,刚刚转型的百度与 Google 有很大差距。

但是,在与Google的竞争中,百度的杀手锏就是更懂中文甚至“百度”这个名字,也来自辛弃疾的词“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首词很美,又有搜寻的意思。尤其,李彦宏觉得自己做的是中文搜索,要有中国味道,不是要让美国人懂,而是要让中国人知道在说什么。

百度成立之初,曾做过一个大幅的广告牌,中间是一个巨大的“I”,也就是英语的“我”,下面是中文中几十上百个表示“我”的词,比如:余、吾、洒家、鄙人、在下等等,以此说明中文的博大精深,也表明百度在中文搜索上的优势。

除此之外,在李彦宏的带领下,2002百度提出名为闪电计划的技术,深入研究中文搜索引擎的核心问题,以期赶超Google。这一计划推出后,百度的中文搜索量一路飙升,到2004 年底,百度与 Google 在中文搜索市场的占有率基本持平。

20058月,百度登陆纳斯达克,以每股27 美元的发行价发行,当日收盘价达到 122.54 美元,成为第一个股价突破 100 美元的中国概念股。

关于百度和谷歌,美国的《时代周刊》是这么描述的:

在北大对面的一间旅馆房间里。我雇用了一位教授和五位即将毕业的学生来为百度第一代搜索引擎工作。他说道。

这里《时代周刊》所说的“他”,指的是李彦宏。

百度在不断变强,在2005年谷歌进入中国市场时也镇定自若。在那时,百度拥有超过40%中文搜索流量,而他的对手仅有30%。在2010年谷歌退出中国市场时,百度拥有超过75%的搜索流量,而谷歌此时已经缩水至13%-19%

诚如《时代周刊》所说,创业初期,李彦宏只雇佣了1位教授和5名还没毕业的学生,就做出了百度搜索的1.0版本,而谷歌离开中国最主要的原因,也是百度占据的市场太大,市场份额不断被百度吸收。

 

一路危机一路歌

从图书情报专业到计算机专业,从学界到商界,从搜索引擎到搜索网站,从搜索巨头到人工智能,李彦宏经历了很多转变,也克服了一个又一个挑战。

回望百度的成长过程,李彦宏感慨道:“其实有好多次,都觉得这个坎儿,是真过不去了。”

但实际上,那一个又一个坎儿,他都过来了,而且百度就像一只飞越过无数火焰山的不死鸟,每飞过一座山,翅膀就变得坚硬了许多,经验值也一路飞涨。

回望一路走来的那一道道坎儿,至今李彦宏也不胜唏嘘。

比如2007年底,李彦宏的爱将——百度的CFO(首席财务官)王湛生,在新年休假时不幸遭遇意外身亡。在此之前两年多的20058月,正是在王湛生的领导下,百度完成了NASDAQ的上市工作,王湛生任职期间,百度业务增长数十倍,公司市值从2亿美金持续上升,截至200712月突破130亿美金,百度也成为首家进入NASDAQ百强成分股的中国公司。《首席财务官》杂志将王湛生评为2005年度最杰出首席财务官。也正是由于王湛生的努力,百度上市两年多来建立了一整套成熟的财务审计和信息披露体系,并于2007年年中顺利通过美国《萨班斯法案》的审核,成为中国财务体系运作管理最高效和透明的公司之一。

所以,王湛生的意外身亡,让李彦宏感到十分震惊和悲痛。

而在此之前两个月,百度创始人之一、百度的技术总监郭眈也离开了百度。

可以说,2007年下半年,李彦宏共失去了两名爱将。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企业的人才流动,也是一件十分正常的事情。

就像2018年5月,百度集团总裁兼首席运营官陆奇由于个人和家庭原因,无法继续全职在北京工作,将从20187月起不再担任总裁及首席运营官,但仍将继续担任集团公司副董事长。

这一切对一个企业来说其实都十分正常,但却有一些与事实严重不符的说法在网络上传播。

还有,有时候,百度也会遭遇网络上的一些批评,很多人并不了解谷歌离开中国最主要的原因,是百度占据的市场太大,市场份额不断被百度吸收。

对此,李彦宏说——

“百度成长过程中有些风浪的确是我原来没有想到的,但是现在想来又是必须经历的过程。我一直在试图保持百度作为一个创业型小公司的高效率。但是2005年百度上市,取得那么大的成功,所有人都开始仰视这个公司,所以容不得你有一点点瑕疵。这个就是外界的期望值跟公司本身发展的阶段,出现了巨大的差别。”

“既然公众对你的要求越来越高,那么任何的质疑也好,批评也好,我都希望通过它,让我们对自己要求再高一点,外界这些看法可能就少了。”

总的来说,这一路走来,有些危机是外界能够看得到的,有些危机外界不一定能够看到,但李彦宏自己面对压力,倒是觉得越来越习以为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