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信息
热门信息

喜迎二十大|李晓:玉兰芬芳的岁月

来  源:重庆作家网      作  者:李晓    日  期:2022年9月21日      


“玉兰,这些年你照顾好了我妈,辛苦了!”在梦里,一个英俊的军人朝她端端正正敬了一个军礼后,转身就消失了。

这是2022年7月的一个晚上,长江边的重庆市万州区武陵镇,69岁的袁玉兰在梦中见到的情景。

这一次跨越时空的梦中相见和上一次现实中的真切离别,中间隔着47年时光。

1975年秋天,忠县石宝镇的长江边,载着入伍新兵的一艘客轮即将远航,20岁的新兵张宜华同扎着长辫子的恋人袁玉兰在码头挥手告别,那一声深切的嘱托响彻在天幕里:“玉兰,我参军去了,帮我照顾好我妈妈!”那一年,张宜华的母亲袁和菊47岁。

袁和菊是一个苦命的女人。30多岁时,丈夫病故,不久,幼小的女儿又不幸离世,留下了独子张宜华。

张宜华和袁玉兰,是忠县百安公社光明大队村小的小学同学。袁玉兰18岁那年,张宜华和她相恋了。参军离开家乡时,张宜华对恋人郑重承诺,从部队复员后,就和玉兰举行婚礼。

在部队,张宜华通过信件和玉兰倾诉默默相思。在忠县,玉兰一周要去袁妈妈那里两三次,帮忙张罗家务。玉兰明白,把母亲照顾好了,张宜华在部队才能安心。

晴空中的一声霹雳,往往来得没有任何预兆。1979年2月18日,农历正月十二,长江边的忠县乡下,玉兰和袁妈妈一如既往地在忙碌农活,玉兰那天还准备提笔给好久没收到来信的恋人写一封信去。那一天,24岁的张宜华在战场上壮烈牺牲了。

玉兰和袁妈妈得知消息,是1979年的3月了,公社和部队来人在大队召开了隆重的追悼大会。

那是一个肝肠寸断的季节。51岁的袁妈妈,几近崩溃,常常抱着儿子的遗像以泪洗面。这个平时利索的女人,常小心翼翼扶着墙根走路。失去儿子的母亲,心里被抽空了,骨头支撑不起她勉强行走的力气,她成了膝盖朝内倾的罗圈腿。

袁妈妈把儿子的遗像挂在床前,这一挂,就是妈妈永久的痴望,心里永久的思念。

1979年7月,玉兰陪伴袁和菊去了一趟泸州张宜华生前的部队,战友们齐齐围上来喊:“袁妈妈,袁妈妈!”袁妈妈摩挲着战士们的头,泪水流了又流。

从部队回来后,看到孤苦一人的袁和菊在家憔悴消瘦,玉兰不顾家人反对和村里的流言飞语,当即收拾好简单衣物,来到了袁和菊的家里。那天她在门前高声喊:“妈妈,我现在就搬来和您一起住。”袁和菊出门,一把搂抱住玉兰,身子颤抖着。

那时,大队里开起了一家榨菜厂,玉兰是厂里的生产技术员,白天,她在厂里劳动,晚上就住在袁和菊家里,和袁妈妈睡在一张床上。床前,是张宜华身着军装的照片,母子俩隔世凝望。有时半夜,袁和菊起床,怔怔地望着儿子的照片。玉兰就起来陪伴袁妈妈,柔声安慰着她。

玉兰时常安慰袁和菊说:“妈妈,宜华是为国牺牲的,他是英雄,他走了,我就是您的儿媳,是您的女儿,我来替他给您尽孝!”

1979年10月,在袁和菊的坚持下,通过亲友介绍,玉兰和万州武陵镇码头上从事搬运的彭国政认识了。彭国政性格忠厚,在和他交往时,玉兰就对他坦然相告:“如果你要和我结婚,我就要把袁妈妈带到家里一起住,我要伺候她到老!”

彭国政在心里认准袁玉兰的,就是她的这种重情重义。彭国政就一句话:“行,我力气大,能养活你们!”

婚后,彭国政随玉兰、袁和菊一起在忠县石宝镇居住。

夫妻俩相继生下了儿子和女儿。彭国政和玉兰都管袁和菊喊“妈妈”,两个孩子还在牙牙学语时,玉兰和丈夫就一次次教孩子唤“奶奶”。在这个和睦相亲的家里,一声声“妈妈”“奶奶”的称呼,让袁和菊心里的伤痛在慢慢愈合,阴霾在悄悄散去,她有时望着儿子的照片独自喃喃:“儿啊,我也有孙子孙女了。”

婚后第5年,玉兰带着袁和菊又从忠县搬到了下游的万州武陵镇居住。彭国政在码头给货船搬运货物,这个憨直的男人平时寡言,他用脊梁支撑起一个家。见丈夫辛劳,玉兰也来到码头干起了搬运临时工。玉兰是一个吃苦耐劳的女人,她扛的货物,有时比男人还重。后来,她又在武陵镇上相继开起了副食店、小馆子,维持着一家老少的生活。

让袁和菊妈妈生活好、心情好,是玉兰和丈夫最为牵挂的事。儿子牺牲后,内心的煎熬让老人听力日渐下降,后来接近于全聋。玉兰给袁妈妈配上了助听器。老人的笑容开始多了。

袁和菊喜欢吃糯米类食物,玉兰就变着花样给老人做来吃,醪糟阴米,红糖阴米,糯米汤圆,蒸糯米饭。为了给老人增加营养,她从鸡窝里掏出来的还是热乎乎的鸡蛋,总是最先来到老人的碗里。

冬天天冷,玉兰买来毛线给老人手工编织围巾、帽子,一针一线,编织进去的是对老人的深情。

袁和菊时常上街走动串门,镇上的街坊们说,老太太身上,随时是香喷喷的干净气息。袁和菊说,我有儿子儿媳照顾呐,我要活上100岁呢。

老人被精心照顾着,营养跟上了,心情好了,而今94岁高龄的袁和菊老人,光润的脸上居然很少见老年斑。

2019年12月16日,玉兰走进了云南屏边的烈士墓园。在张宜华长眠的墓园,林木苍郁,红五星熠熠闪耀。那天,玉兰的双手一寸一寸地抚摸着墓碑。她双眼饱含泪水,轻声告慰烈士英灵:“宜华,我做到了,你为国捐躯,我帮你照顾好了妈妈!”

告别墓园时,玉兰把当年为张宜华扎的一双鞋垫放在了墓前。

(重庆日报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