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动态 > 作协工作 > 正文

双城绿动话发展 川渝作家环保行|见证丹山碧水,用生态文明谱写诗和远方

来  源:重庆作家网      作  者:本站    日  期:2022年11月7日      

10月30日至11月3日,由重庆作家张兵、何炬学、文猛、吴佳骏、宇舒、罗晓红、陈泰湧,四川作家伍立杨、刘裕国、张生全、邱秋、骆驼、欧阳明、邹安音以及媒体记者等组成的第二届“双城绿动话发展 川渝作家环保行”创作采风团携手走进四川广安区、武胜县、重庆合川区、潼南区进行现场采访,走了16个点,收集创作素材,了解“共筑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生态环境工作,以及在城市发展和乡村振兴进程中,环保干部、职工在保护生态环境、在发展中抓生态环保、以生态环保促发展过程中涌现出的感人故事。

 

近日,重庆市人民政府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同印发了《重庆都市圈发展规划》,这是我国中西部第一个跨省域都市圈规划,目标是建成国际化、绿色化、智能化、人文化现代重庆都市圈,广安也成为全国唯一全域纳入跨省域都市圈的地级市。重庆都市圈如何建设,其主要任务就强调了要“共筑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此次采风活动作家们也就以此为重点进行展开。

在广安,作家们参观了四川省首座下沉式城市污水处理厂,生产区域全部在地下、地面建成市民休闲公园,先进的处理工艺和除臭技术实现了土地节约、资源利用、环境友好的绿色经济环保理念,将传统污水处理厂所带来的“负资产”转变为了“正资产”。作家们还实地考察了大龙镇浔栖江南扶贫合作项目,政府、企业与村民全员达成“不搞破坏性开发,取景自然”的生态环境共识——定下了不移山、少砍伐、不填塘、不倒房的保护性开发四原则。随后作家们还参观考察了广安区法院、广安区检察院准确把握新时代加强和创新环境资源司法保护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合力打造的“浔栖江南”生态司法修复基地,共同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在四川省乡村振兴先进乡镇龙安乡,园内至今还保存着一株百年柚王树,全区发展的龙安柚产业都是从这里开枝散叶,一棵树真正带动了一个产业发展,如今作家们在这里又看到淳朴的村民们自觉应用生态技术进行防虫增产,打造优势特色农产品的产业化和规模化。

武胜县猛山乡的主导产业为蚕桑产业,园区立足生态制度、生态空间、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生活和生态文化六大领域精准施治,创新作为,走出了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互融共生、互促共进的生态文明建设新路子。作家们还走进“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卢山村和沿口镇五一村晚熟柑桔基地等地,参观了“畜-沼-果”生态种养模式,对“政府主导、企业引领、农民主体”的建设思路和“大园区、小业主,集中连片、适度规模”的发展模式有了切身的感受。武胜县的城市生态治理同样让作家们赞叹不已,不仅参观了龙女湖规划馆、水秀演艺广场、太极湖等地,还乘船从沿口镇前往礼安镇实地察看嘉陵江江心和部分河段水质以及沿岸生态,作家们对于武胜群众“擅自”将“千里嘉陵武胜最长”改为“千里嘉陵武胜最美”竖起了大拇指,连称“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老百姓这最精简的一个字的赞美,比得上作家们的千言万语。

作家采风团到达合川,这是以水命名的城市,嘉陵江、渠江、涪江三江汇流,境内水网密布丰沛,共有河流251条,水域面积达96平方公里,河流总流程1793公里,人均拥有水量是全国的19倍。近些年合川区积极践行“两山论”,持续强化上游意识、担起上游责任,以“打好碧水保卫战”为抓手,聚焦“三水共治”,狠抓工业污染、城乡生活污染、农村面源污染、船舶港口污染等防治,推进三江流域综合治理,加大生态修复力度,牢守水环境安全底线,水环境质量改善成效明显。在赵家渡水生态公园,作家们见到了这个荣获中国水利优质工程“大禹奖”的全国首例生态防洪护岸工程,在临渡村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作家们近距离的查看了合川区从源头加强水污染治理,在全市率先启动的农村25户以上重点聚集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2020年8月,合川区提前完成嘉陵江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渠江、涪江水域的582艘捕捞渔船和1159名渔民退捕转产工作,在东津沱滨江公园,几位从“捕鱼人”华丽转身的“护渔人”盛情邀请作家们冬季再到合川来,随着“三江六岸”治理成效不断显现,水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如今每年冬季大量红嘴鸥为了躲避北方严寒,都会成群结队迁徙到气候宜人、三江汇流、自然环境优越的合川过冬。”

潼南区是本次川渝作家联合采风活动的最后一站,作家们重点参观了大佛寺湿地公园生态修复工程、双江古镇河道综合整治工程以及太安镇罐坝蔬菜基地。潼南区是川渝合作门户之城、成渝经济区枢纽之城和山水田园智慧之城,主动强化上游意识,担起上游责任,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用实际行动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据悉,潼南区还从管理制度上着手打造“绿色通道”,将环评审批、排污许可证核发等行政审批事项优化流程,将审批时限从60个工作日缩短到5个工作日,据悉,今年以来该区审批建设项目环境评价影响文件24件,涉及项目总投资39.2亿元,环保投资1.23亿元。最让作家们感到震撼的还是大佛寺湿地公园生态修复工程旁的一处摩崖石刻,这处石刻产生于清朝时期,距今一百多年历史,上书“丹山碧水”,这即是先人们对当时潼南山水的赞誉,也是对后世子孙们的期许,这幅石刻文字立刻就让作家们有了跨越时空和穿越古今的感觉,生态文明是亘古不变的话题和世世代代的追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不仅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我们能留给子孙后代最宝贵的财富。

广安市作协主席邱秋是本次采风团的作家之一,长期工作和生活在广安,他说:“广安在变,武胜在变,合川在变,潼南在变,山变得更绿,水变得更清,人变得更精神,整个巴蜀大地也变得更美了。无疑,这彰显了川渝两地环境保护的成效,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绿色发展给老百姓带来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万州区作协主席文猛每到一地,参观完后均抑制不住地向各位生态环保工作人员鞠躬致谢,他说:“嘉陵江清着她的清,绿着她的绿,浪着她的浪,一江清水流到长江,三峡工程,江河巨变,不变的是江的清,江的绿,江的势,江的魂。嘉陵江前方是长江,长江前方是大海,大海前方是天空,生生大江,生生不息。我的家乡就在长江边,这几年能亲身感受到江水清了,而这每一滴清亮的江水都是你们这些上游的生态环保人用心血和汗水所换来的,感谢你们!”

四川省小小说学会名誉会长欧阳明在3日下午的座谈会上说:“川渝两地,同处长江上游,肩负着同样的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任务和责任。同样的目标,就应该协调一致,同规划,同标准,同措施,同行动,以实现长江上游保护和生态效益提升效率的最大化。在生态文学创作融合方面,要加强作家,作协间的交流,有意识引导作家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关注巴山蜀水,多出有川渝特色的生态文学作品,用文学讴歌环境卫士,为增强全民环保意识助力。”

重庆市作协副主席、重庆文学院副院长张兵总结到:“虽然集中采风活动暂告一段落,但作家们还将用持续不灭的激情来进行生态文学创作,要通过我们作家的观察、记录、思考,书写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者鲜为人知的故事,让更多人参与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来,让巴蜀大地更加美丽。”他还介绍说第一届活动已结硕果,文章已结集,即将出版发行,此次采风活动所创作出来的作品也将通过不同的平台进行发表,也会结集出版,面向全国公开发行,同时还将积极筹备第三届的活动,要将“双城绿动话发展 川渝作家环保行”做成一个全国性的,有影响力的文学和生态品牌活动。

此次活动由重庆市生态环境局、重庆市作家协会、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四川省作家协会主办,重庆市生态环境宣传教育中心、重庆文学院、四川省生态环境宣传教育中心、四川省小小说学会承办。广安、武胜、合川和潼南当地政府以及相关职能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群众给予了极大的支持。

本次采风活动中,作家们还抽出时间前往广安邓小平故居、武胜红色文化园和潼南杨闇公故居瞻仰了革命先烈,接受革命教育。

川渝一家亲!巴山蜀水,一衣带水,一路走来,青山满目,清水长流,湿地花红柳绿,感慨颇深。自然是我们生存的根本,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两者相融共生,才是幸福生活的真谛。作家首先敬畏自然,书写自然,唤醒更多人心中美好的爱恋,也是一次快乐的书写和行走!(文/上游新闻记者 陈泰湧 重庆作家网 罗晓红 摄影/刘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