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文学专题 > 抗疫 > 正文

战“疫”有我|蒋登科:隔空相望

来  源:重庆作家网      作  者:蒋登科    日  期:2022年11月23日      


 

新冠疫情几年来,我们的生活方式、情感方式、交流方式发生了很多变化,很多活动都通过在线的方式开展。

我是一个比较喜欢热闹的人,喜欢和谈得来的朋友们聊天,喜欢抽空出去看看大自然,过去每年都要到全国各地参加不少文学活动、学术活动,切身感受一下文学界、学术界的新信息、新动态。

这几年少了,不少活动以线上方式进行,上课也是。从中小学到大学,采用网络授课的情况非常普遍。

这学期开学以来,我们采取了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授课。我清楚地记得,11月3日的课是这个学期全员到达的第一次。课间休息时,我还专门叫加班的同事帮我们拍了一张“大团圆”。

其实大家都知道,在线上课的效果肯定不如线下课堂好。在课堂上,师生之间可以形成交流与互动,即使只通过表情、眼神,老师也可以分辨出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听课效果。

在线上课则不同。上网课时,我隔着屏幕,通过一张看不见的网和同学们交流。而此时我会觉得,这样上课就像说单口相声一样,对着屏幕自顾自地讲。“单口相声”通常难以调动老师讲课的激情,很多时候像学术报告,干巴巴的,效果肯定不够理想。而且,老师根本不知道学生在干什么——他们是否在认真听课,甚至是不是在听课。

学校规定老师不能强制要求学生开视频、开音频,我个人也不愿意他们打开,否则,我听到的可能是小狗小猫的叫声,可能是锅碗瓢盆的交响,可能是邻居家的小孩吵闹,可能是马路上的汽车轰鸣,那样更会影响上课的心情。

即便如此,我还是在上网课前增加了一个环节——要求他们打开音频,一个一个地点名。这个程序没有别的目的,就是想听一下同学们的声音,通过他们的声音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希望他们都是好好的,健康的,快乐的。可喜的是,我听到的每个同学的声音都是干净的、清脆的。

这学期开学时我给同学们布置了任务,每组同学都领到了一个话题,由他们在课余时间认真准备,下半学期由同学们唱主角,分享他们对相关话题的了解、理解。我相信,每个同学都不希望自己讲得太差,他们一定会安排足够的时间收集资料,认真准备。

作为老师,牵挂学生是肯定的,尤其是他们的生活、学习、心理状况。班上只有12名研究生,即使是在线上课,我也一眼就能够看出大家是不是都到齐了。

下课的时候,我也会利用一点时间,和同学们分享我在外面见到的一些事情,给他们鼓劲,告诉他们如何调整心态,如何读书、准备论文、备课。我得到的回应是一连串的“老师辛苦了”“老师注意安全”“老师再见”。这个时候,作为老师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即使是隔空相望,师生之间也能收获相互的关爱与温暖。

有的同学会向我咨询一些事情,比如考博、找工作,我都尽可能按照我的理解认真回答;有的同学提交了自己的论文初稿,我尽量抽出时间给他们审阅,提出比较详细的修改意见和建议;也有同学家里遇到了一些不顺心的事情,压力很大,我以自己的经验给她出主意,安慰她,使她能够阳光地面对。

有时,我也会不时地在微信群里转发一些有价值的学术信息,或者分享同学们的成果,也会根据疫情情况、学习安排给他们提供一些建议。比如,有一天我这样留言:“疫情严峻时,在校内的同学们反而安全一些。大家一定要调整好心态,聊聊天,读读书,写写文章,静待疫情过去!”很多同学都回复:“知道了,老师保重!”

隔空相望是为了线下再聚。相信疫情终究会过去,线下课堂终究会回归正常。在这个特殊时期,我们做不了更多的事情,但我们可以提升自我管控能力,努力做好能够做到的事情。

我和我的同学们都期待着线下再聚尽快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