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是一部大联动机,构成社会的各行各业中的各色人等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追求,推动着这部机器的运转、前行。
王雨中短篇小说集《十八梯》,今年1月由重庆出版集团.重庆出版社出版发行。凡15篇,涉及题材较为广泛,历史、文化、医疗、军旅、救灾,乃至抗战,时间跨度大,从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至今,几乎都有小说人物活动的时空,其描写的不同时空的众多人物,虽然处于人生的不同岗位,多数是一个个埋头苦干的人,是芸芸众生中的“这一个”。
古今中外众多的文学作品,都会给读者描写一个时代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进取的人,即使他们内心根本没有崇高的理想、高大上的追求,而只是为了生活、为了家庭、为了父母妻儿日子过得好一点而努力打拼,但客观上却是在用自己的劳累、辛苦,乃至血汗和生命,推进历史的前行和社会的发展。
《十八梯》中短篇小说集里,描写了普通人的苦乐悲欢,艺术地彰显人性,倾诉人们的心声。作者善于描述人物、环境细腻微妙的感受。语言质朴,方言得当,谐趣自然,耐人寻味。
集子里短篇小说《十八梯》的男女主人公柳天、明月,因为社会的动荡而失去可谓两小无猜的爱情,没能结为连理,老年了,他们终于在修旧还旧的十八梯---当年爱情萌发、生长又戛然中断的地方重聚,给读者留下淡淡的遗憾和无尽的思考。王雨改编的同名电影文学剧本已获国家电影局拍摄批号,重庆佛龙影视公司正筹拍院线电影。
患有冠心病的老教授心心念念,执拗地通过力所能及的各种渠道反映住家附近三岔路口长期不亮的红绿灯的修复问题,时时担心众多过往行人的安全(短篇小说《红绿灯》);践行“实业救国”,要让中国人“有自己的轮船行驶在自己的川江上”、在血与火的日子里抢运抗战物资器材和人员的卢作孚(短篇小说《船神》);汶川大地震时,参加医疗队奔赴灾区,从死神手里抢救伤员的外科副主任武鸣和寻找救灾失踪恋人冒死翻山越岭只身赶去地震灾区,途中为受伤孕妇接生的年轻护士章晓婕(短篇小说《生死不离》);亲手创办嘉陵幼儿园,一心扑在幼教事业“永远是一个不倦的园丁”的人生大起大落的桂阿姨(中篇小说《桂阿姨》);以及不管是护士长肖春,还是失去妻子的货车司机李泉,亦还是原本想靠轰动效应出名的丁记者,在医患矛盾中的关键时刻,都各自展现了符合性格发展的人性,凸显出对自己职业的坚守,小说引人入胜地描写了这些普通人(中篇小说《产房》)。
这些人虽然处于不同的时代,各自有着不同的人生际遇,他们亦在不同的人生路上奔波,沧桑而不颓废,做自己喜欢的钟情的,抑或是命运安排的非自己力所能及所选择但为了生活(生存)而不得不接受的工作。
《产房》里的护士长肖春是真实可信的,自称接生婆的她,集社会人、有情人、母亲于一身,任劳任怨为产妇、病人服务。重庆的黄葛树每年两次落叶,秋天落叶是为了剩下的树叶活下来,春天落叶是为了新生的树叶长出来,产房门前独具个性的老黄葛树,见证了这生命春秋催人泪下的故事。王雨改编的同名电影文学剧本发表于《中国作家》影视版,获“重影杯”一等奖,已搬上银幕公映,上了央视电影频道。
《十八梯》集子中这些人性的闪光,成就了一个个形象鲜明的文学人物,读者从他们身上看到了当下的社会生活,感叹推动历史大河滚滚向前的这些芸芸众生。一个社会的正常运转,必然需要这些平凡的人们,他们在社会这个联动机上是一个个必不缺的齿轮或螺丝钉,没有了他们,任何一个社会,乃至世界就会停止运转。鲁迅曾指出:“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明月对艺术的追求,柳天对中医药的执着,肖春、小芹的医者仁心,李泉对长途货运的坚守,丁记者对新闻工作的执着,一生背着出生的十字架、埋头画鹤的伍鶷“对鹤当歌,人生几何,鹤心永驻。”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我们的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周而复始的社会生活中,正是众多的柳天、明月、肖春、小芹、李泉、丁记者、老教授、伍鶷们的苦乐奋斗、勤勉工作,才演绎出了一幕幕人间悲喜大戏。
感谢王雨,为我们丰富的文学画廊增添了这些感人的人物形象。
(李显福:重庆市新闻出版局原处长,作家,评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