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谱写新时代的伟大篇章,触摸时代脉搏,提升创作水平,提高黄桷坪知名度,4月26日下午,重庆市作协全委会委员、《红岩》杂志编辑部主任吴佳骏应邀到重庆九龙坡区,作题为《大时代下小人物的悲欢——以“微尘三部曲”为例谈传统文化变迁和文化心理嬗变》的专题讲座。九龙坡区作协散文组成员、长寿区、江北区、南岸区、巴南区、电力作协等区县行业作协代表40余人听取授课并作交流互动。
吴佳骏结合自身创作实践和经验,从“写作的缘起、我为什么写作、我的作品到底写了什么、成为一个作家的几个基本条件及我的写作观”五个方面作精彩授课。
吴佳骏说,我从乡下走出,农村是我的根,那里有我的痛感和忧伤。只有回到农村,才能找到我的血脉和归依。现实是,这个特殊群体往往被忽视。所以,自觉书写是我的责任和担当,我所关心关注的,恰恰正是农村伦理道德的扭曲、人心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结构的变化。故园是我写作的根,底层人事是我写作的魂,用文字替自己搭建一条精神回乡之路是我的爱与痛。吴佳骏坦言自己的作品都缘起他的回乡见闻和感受、故园之变和人事之殇、个体之忆与群体之痛、问题之思与创新之问。
吴佳骏认为,作家是思想的守灵者,写作是灵魂的事。他说兴趣和爱好是写作的起因,困难和孤独是写作的动力,记录和见证是写作的价值,良知和道义是写作的核心。文学是一种修行,好的文字是从自己内心吐出来的经文。一个优秀的写作者就好比啄木鸟,他不是为自己写作,而是为广大底层人在写作,必须要从小我走向大我、从我走向我们,必须要有健全的心智、率真的情感,必须要注重审美性、思想性,要追求一种有难度的写作,而不是将写作当成一种消遣。作家走到最后,想要使自己的作品走向巅峰,除天赋原因外,主要取决于你的思想高度和人文内涵。
吴佳骏总结成为一个作家的五个基本条件是:成为一个人,才华和天赋,修养和技艺,心智和情感,情怀和良知。作家必须要懂得文本、布局、结构、立意等,写作除了天赋之外,没有多年的修炼,就不要吹嘘自己是作家。真正的好作品,都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活出来的,正所谓“功夫在诗外。”书读得再多,还得读懂人生这本大书才行。一个作家无论写出多少文章,无论写出多少书,最终都是在写人生这本书。真正的好作品只有一个标准,即让那些生活过得好的人读了你的文章后良心感到不安,让那些生活过得不好的人读了你的文章后心里感到安慰。
随后,刘屹东、柏林、勾琴兰等作家纷纷就散文创作中的一些困惑与吴佳骏现场交流互动。
九龙坡区作家协会主席大窗说,听了佳骏的讲座受益匪浅,今后在创作及创作走向上需要反思的东西太多。
重庆市散文学会会长刘建春在总结发言中高度评价吴佳骏的讲座。他说,佳骏用自己的作品为例,用勤奋深刻的创作,生动阐释了文学应该有的样子。他勉励在座青年作家要树立正确稳定的价值观,不断努力,争取拿出满意的散文佳作。
讲座由黄桷坪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主办,黄桷坪街道社区文化服务中心及社区学校承办,重庆市散文学会、九龙坡区作家协会协办。(卢文春)
渝公网安备:500103020027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