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信息
热门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动态 > 文讯 > 正文

20余年旷野考察凝结成“三部曲”,诗人李元胜:克制方可走得长远

来  源:重庆作家网      作  者:重庆日报客户端    日  期:2023年8月15日      

  “我有一个新的计划——至少用5年时间,为蝴蝶写‘三部曲’,目前第一部已写成。”8月11日晚,诗人、博物旅行家李元胜新书《借得此身无归意》在南岸区大众书局首发。在作新书分享时,这位“地球上最喜欢蝴蝶的诗人”透露了自己的目标。

  
  ▲李元胜分享新书《借得此身无归意》

  《借得此身无归意》由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是李元胜博物旅行笔记三部曲的收官之作。此前,该系列的《旷野的诗意》《万物闪耀》已先后出版。再往前追溯,李元胜曾推出昆虫之美三部曲,即《昆虫之美:精灵物语》《昆虫之美:雨林秘境》《昆虫之美:勐海寻虫记》。这些作品,都是李元胜20余年来穿行旷野记录下的顿悟瞬间,以微小的生灵折射生命的壮阔。

  随着考察的深入,李元胜的创作有哪些变化?他又有哪些新的感悟?在新书分享会前,重庆日报记者专访了李元胜。


  考察视野逐渐收拢

  “自我保护比奋斗精神更重要”


  “包含我在内的大地上的所有生命,都来自于光线,都由太阳的光芒编织和塑造,当然,这个过程是无比复杂和神秘的……”在金佛山神龙峡幽暗的峡谷中邂逅明艳的过路黄(一种植物,花冠呈黄色)后,李元胜心中生发出这样的感慨。这句话,也出现在《借得此身无归意》的书封上。

  
  ▲金佛山是典型的桌山。受访者供图
 
  这本书由金佛山、四姑娘山、缙云山、四面山的6篇考察笔记构成,以亲历感受,展现了激动人心的发现之旅。

  “在野外考察20多年,顿悟和启发的瞬间非常珍贵。”李元胜说,这些让他或喜悦或震惊的瞬间,促使他按下快门,并用文字记录下来。

  
  ▲幸福的时刻,周围全是全缘叶绿绒蒿。受访者供图

  说着,他的思绪回到20多年前。

  野外考察初期,李元胜集中精力对昆虫进行观察和拍摄,推出昆虫之美三部曲。“野外考察永远充满意外。比如我想去找蝴蝶,却在路上看到了很多兰花,蝴蝶反倒没看到。后来,我逐渐意识到不用特意为了某一个物种跋山涉水,而是说那个地方生态很好,再决定前往。”李元胜举例说,他去四面山的大窝铺,会记录好看的花、蝴蝶,还会记录蛇、蜘蛛等等。

  昆虫之美三部曲出版后反响热烈。李元胜没有停下脚步,他期待把在大娄山、武陵山、大巴山等区域进行的连续考察完整呈现出来。“我去金佛山考察超过百次,但写金佛山的考察笔记却很少。”李元胜说,为了系统展现他的野外考察收获和感悟,他又着手写作博物旅行笔记三部曲,并从2021年开始,以每年一本的速度,将新书呈现在读者面前。

  
  ▲黄粉鹿角金龟。受访者供图

  “博物旅行笔记三部曲终于完成了,算是20多年来自己给自己的交代。”李元胜告诉记者,三部曲都可以让读者在其中卧游,但同时各具特色。《旷野的诗意》比较偏重富有灵性的文字,讲述了野外考察对他写作的影响,更受文学爱好者欢迎;《万物闪耀》指向物种本身呈现出的生命之美,颇受科普爱好者喜爱;《借得此身无归意》则通过考察案例,探讨人和自然的关系,寻求人和自然更好的相处模式。

  
  ▲棱萼过路黄。受访者供图

  李元胜谈到了“克制”。“野外考察主题经过不断扩大之后,我有意识地把它收拢,用至少5年时间,专注观察西南山地和海南岛等地的蝴蝶,为蝴蝶写‘三部曲’。”他说,他清醒地认识到随着年龄增长需要对自己进行更多保护,为此,他每走两公里山路,就会强迫自己休息一会儿。在遇到非常漂亮的蝶群时,他也会控制自己的欲望,不会长期在烈日下观察和拍摄。

  “自我保护比奋斗精神更重要,克制方可走得长远。”李元胜平静地说。


  欣慰同时感到忧心

  “意识到生态的价值,地球才有未来”


  作为长年累月行走在野外的博物旅行家,李元胜对许多自然保护区都了如指掌。

  “总的来讲,我考察过的区域,无论是国家级还是省级保护区,自然都被保护得挺好,甚至有些地方为了保护生态付出了旅游方面的牺牲。”李元胜说。

  让他感到欣慰的还有,一些地方在积极探寻人和自然相处的模式,取得了进展,比如系统修复生态的缙云山。他在《徒步缙云山》一文中写道:“没有任何宣言,蝴蝶们很自然地接管了房屋消失后的空旷山坡。但大自然将如何整体接管并运作200多户人家离去后留下的空白,还真是值得长期跟踪和观察的题材,相信是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不过,需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心。”

  再比如,四面山有一种名为合柱兰的兰花,最初,李元胜只在一个绝壁下面看到过零星几株。10多年间,他先后去看了6次,惊喜地发现兰花群落一直在壮大,“去年我们寻找蝴蝶时,邂逅兰花花期,发现它连成了片,非常壮观,说明合柱兰在那个区域获得了非常好的保护。”

  在欣慰的同时,李元胜也感到一丝忧心。中国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但同时也是生物多样性受威胁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些往日常见的物种渐渐难觅踪迹。

  
  ▲灰绒麝凤蝶。受访者供图

  “前些年,大概4月上旬,我会去南山观赏剑凤蝶群飞的盛况。但是这两年,只能看到几只剑凤蝶飞舞,那种群飞的场面很难再亲眼目睹了。”李元胜说,在全世界范围来看,物种数量的减少和萎缩都是一个令人忧心的趋势。

  在李元胜看来,保护生物多样性,要从青少年抓起。全国关注森林活动组委会印发的《全国三亿青少年进森林研学教育活动方案》指出,到2025年,基本建立全国三亿青少年进森林研学教育活动体系,绿色营地生态服务功能充分发挥,全国50%以上青少年参与森林研学教育活动。

  
  ▲褐钩凤蝶。受访者供图

  “当我们能意识到生态的价值,地球才有未来。”李元胜说,他非常高兴地看到全国自然教育的蓬勃兴起,在政府指导、学校组织、民营机构参与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公众尤其是青少年更加亲近自然、认识自然、热爱自然。


  野外探索不要追求刺激

  “在山城步道也能看到足够丰富的自然”


  青少年走进大自然接受研学教育,不能盲目为之。

  李元胜认为,森林研学教育一定是有边界的,这个边界首先是对青少年的保护。在幼儿教育中,自然都是亲切美好的,动物都很可爱,但实际并非如此。

  “我曾注意到,有些研学团队教小朋友怎么用小木棍去赶蛇,其实这是非常危险的动作,正所谓打草惊蛇。此外,他们边走边敲打灌木的同时,忽略了另外一个危险,那就是灌木丛里可能有马蜂窝。我曾看到有一个团队打中了马蜂窝,还好马蜂数量不多,没蜇到人。”李元胜说,开展森林研学教育,要求教师掌握专业技能,学生也要遵守相关规范,不能凭着感觉来。他认为,当森林研学教育涉及到每个人每个家庭的时候,我们的克制更需要加强,我们需要更加敬畏自然。

  
  ▲卵叶报春。受访者供图

  当下,森林徒步在深受青少年欢迎的同时,其中也潜藏隐患。

  “我不推荐所有人都去荒野徒步,其实真的还是有很大危险的。更不要去无人区徒步,这样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破坏,也会给管理团队带来很大压力。”他举例称,他去贵州的十二背后杨家沟考察时,即便天气晴好,他也会关注上游天气情况,如果上游降水,那么峡谷就可能比较危险,他会及时转移到安全的地方。

  话锋一转,李元胜说,他推荐大家到健身步道徒步,“重庆在这方面做得很好,我敢说90%的重庆人连渝中区的步道都没走完。此外,缙云山也有很好的健身步道,在山城步道也能看到足够丰富的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