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天地 > 评论 > 正文

许大立:主旋律电影的艺术表达——兼论影片《开山人》的叙述节奏和细节设计

来  源:重庆作家网    作  者:许大立    日  期:2023年12月6日     

  

      ▲电影《开山人》票房突破10000000


      看了《开山人》,感触良多。


      以往印象中最深的是太行山上的挂壁公路,那里的村民在悬崖上修了几条“天路”,笔者对他们不愿苦熬、奋力苦干、不屈服于天命的精神敬仰有加。还有贵州遵义草王坝村村支书黄大发,为找水修渠花费半个世纪,修成了一条10公里的“救命渠”,被誉为“当代愚公”。再远还有河南林县红旗渠。他们的努力是在生产力低下的农耕时代,全凭一双双手和一腔热血书写了人类历史上的奇迹。这样的事在中国屡见不鲜。


      然而,历史进程到了上世纪末的1997年,也就是重庆直辖的那个年头,居然还有这样的事发生,有这样的人出现,而且就在几百公里外的巫山,我惊讶了!


      我惊讶的不只是大自然的残酷,而是每每有这样的故事发生,都有一个人带领一群人站出来,做出惊天动地的事情。正因为如此,这部影片的隆重推出,也就具有了特殊的意义。


      

      ▲电影《开山人》剧照


      《开山人》的编导采取的是观众习惯的悬念铺垫推进法。片头诉说苦难,讲述夏庄村人因为高山困堵,世世代代囿陷于贫穷和疾病,千百年来听天由命顺其自然。陈茂才老婆难产,在瓢泼大雨中翻山越岭,去山外医院急救,好歹从死神手里夺回两条人命;女孩莉莉的父母为讨生活摔下悬崖,她成了孤儿,从此梦想有一条坦途通向大山之外……


      编导用三个板块三个时间段三位人物,勾连故事与情节,用悬念和细节层层递进烘托剖析,推动故事进程,丰满人物形象;用两位主要人物牺牲的重头戏,完成了主题设计和精神升华。


      我所说的故事第一板块,是从决策修路始到陈茂才坠崖。第二板块是在外打工多年的黄老二(黄祥基),听闻发小陈茂才牺牲,带着施工队和现代筑路设备回归夏庄,直至黄老二因隧道塌方,舍命救毛永福而掉入万丈深渊。第三板块则是夏庄人从悲痛中重新振作起来,直至8公里道路贯通山里山外。


      三个板块之间的经络勾连和精神支柱,自然是主心骨——被村民戏称为“毛大胆”的毛永福。


      从相貌上看,下庄村村支书毛相林和《开山人》里夏庄村张桐饰演的毛永福,相去甚远。然,可谓神似也!张桐毕竟是饰演过革命先贤李大钊的名角,一出场就气度不凡,让人心里一个激灵。书卷气十足的革命领袖李大钊,和老山㮟㮟历经风吹雨打面孔黢黑的毛永福之间的角色距离太大了,他们是生活在不同时代不同场景里气质迥异的人。然而,张桐居然就这样蜕变了,成了地地道道的山民!他的出演对于这部影片的内涵有大幅提升。


      在村民会议上,毛永福再次提议修建公路,却遇到了阻力和质疑。钱呢,没有!人呢,就那么几个青壮年,还准备跟黄老二外出打工挣钱。举手表决,人们犹豫不决,不是没有愿望,而是不抱希望。那个柔弱女孩莉莉打破了僵局:我投票赞成,我父母摔死了,我代表他们,我家三票!我渴望山外的生活,我要去城里学画画,我要走出大山……一石激起千重浪,村民们目光投向她,同情里伴着善良。于是群情激昂,拼了,拼了,我们不能穷下去了,不能再被人看不起了!于是,一张20年前小岗村那样摁满红手印的“共同承担责任志愿书”,宣告了夏庄村举足轻重的一步。


      很多细节体现了编导的匠心。毛永福最坚定的铁杆拥趸陈茂才死于工地山崩,全村披麻戴孝举哀送葬,莉莉奶奶将自己百年之后的备用棺材赠给了茂才。毛永福当场给老人家下跪致谢。彼时彼刻,众人号啕,群山含悲。毛当即表示全村供养茂才的孩子长大成人。送葬之时,陈在外闯荡多年的发小黄老二,这个被毛永福连打带骂赶出夏庄村的黄祥基,突然带着自己的施工队赶回了夏庄……着墨寥寥,却是编导的用心处置。


      于是故事继续演绎。夏庄人真正接触了现代筑路技术,也就真正意义上走上了梦想之路。修路很顺利,人却不顺利,某日在悬崖上施工的毛永福和黄老二突遇山崩,被岩石封堵在隧洞里,他俩不为生死而忧,险中找乐,畅想着路通之后的美好生活。可就在片刻之后,黄为救毛亦为自救,突遇绳索裂断,跌入深谷……毛永福眼睁睁看着一同苦战的挚友向百米深壑坠去,无能为力,无法施救……他崩溃了。这是影片里最催泪的镜头:毛永福在黄祥基灵前泪流满面,万念俱灰,突然对乡亲们大声说道,我实在撑不下去了,再也不修路了……此刻黄老二的父亲出场了。他扶起毛永福,深情相拥,老泪纵横。


      这些过目不忘的细节编织,不仅仅是编导的智慧,也是毛相林一帮人的亲历和体悟。编导的高明之处在于把这些细节巧妙地植入影片之中,适时调动情绪,推进剧情发展,贴切生动,无斧凿之痕。


      之后的第三板块已经是顺风顺水,夏庄村人的事迹,通过各种渠道被市县各级部门熟知,被新闻媒体广为传播,全社会都给予了关心和帮助。七年苦干,公路修通,直辖市也进入高速发展阶段,真实的下庄村的嬗变和直辖市的翻天覆地几乎同步!


      总体来看,此片的艺术价值在于,取材于世人周知的人物素材,却没有被束缚被囿固;编导的高明之处在于,擅用生活中的真实去烘托、丰富人物的外在与内心,从而实现他们的精神涅槃。不回避那个时代夏庄村的愚昧和落后,强烈的反差恰恰能反衬这个时代的美好。


      尽管笔者未去过下庄,也未涉足拍摄现场,但看着影片,即知这部片子拍摄时不是一般的辛苦。不仅仅是人在峭壁上的晃悠,乱石中无处不在的险情,山村实景的破败,褴褛的衣衫,满脸的疲惫……其实最累的是心。不要说再现20多年前巫山深沟大壑里的实情实景民风民情,就是学一口地道的巫山话也是难上加难啊!


      可是他们做到了,他们用心塑造了一群大写的人。祝贺剧组,祝贺下庄人,你们开出的不仅仅是一座山,开出的也不是一条路,你们开出的是一个崭新的时代。

作者简介


许大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重庆市新闻媒体作家协会名誉主席。研究生学历,工商管理硕士,高级记者。已出版《琴痴》《原罪》《瑞丽的故事》《在春天里回望冬天》《美丽的飞翔》《此爱绵绵》《在我的城市上空飞翔》《烈日下爱在生长》等多部文学作品。曾荣获重庆文学奖、人民日报副刊奖等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