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动态 > 文学信息 > 正文

新时代儿童文学创作与阅读如何开展?李姗姗:秉持初心,温暖童心

来  源:重庆作家网      作  者:新重庆-重庆日报    日  期:2024年1月15日      

      1月13日,北京图书订货会期间,由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等主办、中国全民阅读媒体联盟等承办的全民阅读“红沙发”系列访谈上,围绕“新时代儿童文学创作与阅读”主题,访谈嘉宾之一、重庆儿童文学作家李姗姗这样说道:“9岁的时候,我与文字结缘。在老家的山村,当全村的爸爸们出去打工之后,我作为小信使替不识字的爷爷奶奶们写出了一封封家信。文字就这样由陌生变得熟悉,由熟悉变得亲切,由亲切变成热爱。如今,作为儿童文学写作者、儿童阅读推广人,我将继续秉持初心,努力去温暖每一颗童心。”



▲李姗姗(右一)在访谈中


      李姗姗是重庆市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创委会主任,也是一位80后作家,著有《面包男孩》等作品,获得入选中宣部“优秀儿童文学出版工程”、中国图书评论学会“中国好书”等荣誉。接受采访时,李姗姗表示,她自小就喜欢创作童话故事,一直坚信,儿童的世界比成年人能想象到的还要丰富。


      坚持从孩子的视角看世界


      “童年的生动记忆是我源源不断的创作素材,在儿童文学创作之路上,我感受到了与儿时生活交流沟通的快乐。”李姗姗的童年在四川广元,在山川与绿水、自然风光与民间故事之间。如今,她安静地在书房中思索着她的童话,她的作品充满了阳光,传递“善与美”。她说,这是因为,她从小就生活在充满爱的环境中,爱是这个世界最温暖的底色。


      “文章合为时而著”,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儿童文学。“创作要体现鲜明的时代特色,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儿童文学创作同它服务的少年儿童一样朝气蓬勃,无论哪个时代,儿童文学都要立足于热爱生活。”李姗姗说,她童年在农村长大,大自然的奇妙让她热爱生活,“我很喜欢观察周围的一切,大自然的一草一木和淳朴民间故事,就是童话。”


      她认为,“儿童”和“童年”是儿童文学出发和回归的原点,无论作品题材如何重大、主题如何厚重,优秀作品都要坚持从孩子的视角看世界,坚持儿童文学的轻盈之美。要心怀现实生活,也要乘着想象的翅膀飞翔,“我认为唯有如此,儿童文学作家才能秉持创作初心,为当代儿童提供有温度、有营养的佳作,这也是我们创作者的责任和担当所在。”


      现实生活为创作提供滋养






《器成千年》

李姗姗 著


      无论哪个时代,现实生活都是滋养创作的“宝水”,从熟悉的生活入手才能成就好作品。2023年,李姗姗出版长篇考古童话《器成千年》,受到孩子和家长好评。该书创造性地将历史题材与童话体裁相结合,以新时代中国考古标志性成果的小切口,反映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大格局,将泥巴的成器与孩子的成长暗合交融,突显“追梦”的力量,是一部文化性与文学性交相融合、主题性与艺术性高度统一、儿童性与创新性优势结合的原创精品力作。


      “《器成千年》的素材就来自我的现实生活,灵感源自我在三星堆博物馆的参观,后来我申请去了三星堆扎根,生活了一整年。”李姗姗说,她希望用童趣、鲜活、富有时代气息的语言,去生动展现三星堆文化的历史渊源和时代意义,同时巧妙融入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历史和考古知识,将灿烂神秘的古蜀国文明渊源娓娓道来,从而去细致刻画考古工作者薪火相传、代代守护的工匠精神和奉献精神,“成器、梦想、坚持、勇气,是我希望这篇童话能带给孩子的精神滋养。”


      她表示,聚焦现实题材,书写“中国式童年”,是当下许多儿童文学作家在探索的重点,“在浩瀚的现实中,作家们敏锐寻找到孩子精神成长与更广阔的社会生活、宇宙万物之间的关联点,把过去不曾或者很少涉猎的题材大范围地进行文学转化,蓄积了更多滋养孩子们情感与心灵成长的养料。”


      儿童阅读关乎民族未来


      “红沙发”访谈活动上,中国全民阅读媒体联盟“微笑彩虹·书香温暖童年”活动,授予李姗姗“微笑彩虹·公益大使”。“微笑彩虹”活动旨在携手儿童文学作家关爱特殊儿童,为有需要的城市孩子带去阅读的温暖。“能够获得公益大使身份,我感到非常荣幸。”李姗姗告诉记者,“书籍是打开孩子们心扉的一把钥匙,让更多的孩子特别是特殊儿童多读书、读好书,是我作为一个儿童文学创作者的光荣,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儿童阅读关乎国家、民族的未来。”她表示,随着全民阅读的大力倡导与深入推进,以及儿童文学创作及作品的繁荣兴盛,儿童阅读愈加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身为作家,除了为孩子写好书、挑好书、读好书,还要带着好书主动亲近读者,“只有将儿童文学创作和儿童文学的传播阅读结合起来,新时代的儿童文学事业才能真正与时俱进,未来,我们也将在书写新时代故事的过程中,着力思考如何去更好塑造新时代儿童形象,传播先进科学文化知识,努力从传统文化宝库中汲取精神动力,滋养孩子们的心灵,培养更多可以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