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去的涛声》
钟其贵 著
我是通过微信认识重庆诗人钟其贵的,是一个从未谋面的诗友,我们之间的交集通常只局限于诗歌——我偶尔在一些网络平台或纸刊读到他的诗歌,他常常在我的朋友圈点个赞。在我有限的阅读视野中,我曾把他的诗归为时代抒情,是那种应时的,积极的,迎合时序的应制诗。
几个月前,我收到了他寄来的一本诗集《远去的涛声》,得以对他的创作有了一次集中的阅读。我发现,又是阅读的偏见主宰了我的认知。他的诗歌创作持续而漫长,他的诗歌题材广博,意蕴深厚。他不仅是一位优秀的中学语文老师,有着自己独到的教学理论和实践,而且一直是,现在是,将来也是一位潜心创作,淡泊世俗与名利的值得尊敬的诗人。他一直笔耕不辍,在诗歌创作上成就颇丰,已经出版了三部诗集和一部教育教学专著。《远去的涛声》是他新近出版的第三部诗集。从诗集的阅读中,我发现他其实是一个有着丰富的生命体验和充满理想光辉的当世文人。读他的诗集,我犹如走进了他的人生世界。他的诗歌其实就是他的人生旅迹,他的诗歌其实就是他的生活笔记。我从他的许多诗歌里,读到了他的故乡,他的童年,他的亲人,我也从他的诗歌里,读到了他行走的足迹,生命成长的轨迹。
同我一样,他是一位农民的儿子,有着较长的乡村生活和工作经历。他有许多写乡情,亲情的诗歌,常常能触动我脆弱的神经,让我这个骨子里的乡野村人产生共鸣。他写童年的诗篇语言干净直接,犹如一帧帧优美的画卷,不经意就把读者带进去。比如他多年后重返滴水岩,这样写道:伫立滴水岩,追忆逝水流光/昔日的阳光少年已客居他乡/凝望熟悉又陌生的平滑的石岩/望眼欲穿也未掉下一颗水珠/向山林长啸几声,只闻竹叶萧萧鸣。情与景融,时光交错,令人感伤。他《回家的路》中这样写道:年年离乡,夜夜乡愁/谁能挡住回家的路/谁能消解离家的苦。读之黯然,令人伤悲。在《走进荒村》他这样写道:在赶路的途中 走着 走着/走累了 似乎把自己走丢了。由景入情,充满哲思。他的故土乡情已经摆脱了单纯的缅怀与抒情,而是借乡土乡情揉进了时代变迁和太多的人世慨叹,充满人文精神和时代关怀。当然,他的诗歌中写亲情的篇幅较多,可以看出他是一个重情重义的汉子,是一个心思细腻,纯真干净的诗人。他祭奠外婆的长诗洋洋洒洒,一气呵成,朴质而充满深情。他的《陪父母逛新城》:柏油公路 八个车道/是二老眼里的天安门广场/小区三十层楼 高耸云天/是二老眼里的雄伟群山。简单的白描,但浓浓亲情完全溢出了字里行间。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作为老师,作为一个旅行达人,钟其贵每个寒暑假,都喜欢出去旅游。他的诗集中不乏山水诗篇。这些诗歌,真实地记录了他旅行的见闻与思考,也真实地反映了他广博的学识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他的这些诗歌,就是他的心灵日记,就是他的"徐霞客游记"。我们读这些用诗歌写成的独特文字,就是跟着他的文字来了一次心灵之旅。当然,他的这些旅行诗歌,往往借景抒情,谈古论今,借古人浇心中的块垒,在写景状物的外象下,往往凸现出一颗心怀天下的大爱之心。“娄山关上秋风紧/泪雨倾盆怀英烈”《娄山关》,大气磅礴,借景抒情,作者仿佛把我们带进了那个壮怀激烈的年代。他去西安,登古城墙,“用手或心灵/触摸一千多年历史的/长度一厚度一温度”。在大雁塔广场"独领唐诗风韵",在曲江池对望元稹,刘禹锡,白乐天,柳宗元,“刻下帝都唐人恒久的风采”,他过华清宫,发现:曾经的皇家大小浴池/曾经的养尊处优/已成为过眼云烟”。他上华山写道:“做一座山是荣耀的。”而他到成都,游武侯祠发现“那份凛然气仍旧萦绕堂中”,去杜甫草堂发现:瘦弱的子美朋友圈/聚历代大贤大师,诗友作伴,子美不孤单。他的这些游历诗篇全是有感而发,下笔看似很淡,但往往多有余味,读之让人入迷。
钟其贵的诗歌朴质而接地气,他常常关注小人物的命运,抒写底层生活。当然,这不光与他长期浸润在底层有关,也与他作为一个文人,心怀悲悯,关照现实离不开。他的许多诗歌,笔触常常落实到普通人,比如《二十年同学会》:“曾经的少男少女/已经鬓发苍苍”的同学。那“五一不会有假期”的公交车司机(《公交车司机》),那“将微笑 将沉静/送给雨露与阳光/送给飞鸟与行人”的清洁工(《清洁工》),那“不经意间 就垫高了/一座城市的高度”的(《建筑工》),那“将切除病人身体里/最冥顽不化的劣迹”的医生(《手术》)。大量的小人物,构成了当今时代的生活图谱,也让钟老师的诗歌照进了现实,多了一份厚重。但与张二棍,王单单不同,他写苦难超越了苦难,写底层而摆脱了底层,他笔下的小人物,乐观,积极,热爱工作和生活,勇于担当,坚韧不拔。他完完全全把小人物融入了时代建设的洪流中。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钟其贵是一位执着的时代歌手。他的许多诗歌立足现实,关注重大历史,抒写时代宏伟诗篇。目前,这样的诗歌滥觞,大多假大空,常常是一种堆砌辞藻的泛抒情,看似好写,但要出新出奇很难。钟老师作为一个思想纯正,热爱生活的当代诗人,为时代而歌也就成了他一个诗人的使命。好在他有清醒的认识和独立的思考,他的这些诗歌总能巧取一个角度,截取一个画面,找准一个支点,缘事而理,由景入情,注重细节,把时代抒情和个人感悟有机的结合起来。《不忘抗日烽烟》《生命的闪光》《除夕夜出征》巜娄山关》《中国女排》等等,这些宏大题材,总是由浅入深,注重意境的营造和情绪的酝酿,读来形象饱满,感情充沛。
作为一个有着二十多年的创作经验的诗人,钟其贵其实有着自己朴实的诗歌创作观念。他的这本诗集,洗尽铅华,早已摆脱了意象堆垛的积垢,也摒弃了口语诗中铺陈直叙的通病。诚如诗人毛焦火辣评价那样:他的诗歌褪尽浮华,回归到了自然质朴的境地。他的诗歌,已经不复青春年少时的激情张扬,沉静平实,从容淡定。读他的诗歌,你走得进去,沉得下来。读他的诗歌,就犹如走进他用文字筑成的小院,虽无名贵花木,虽不眼花缭乱,但清新爽目,令人神醉!
作家简介
钟其贵,70后,教师,现任重庆某市级重点中学高中年级主任。中国诗歌学会会员、重庆市作协会员、重庆文学院第四届创作员,有作品发表于《诗刊》《星星》《中国诗歌》等刊物,已出版诗集《与一张白纸对视》《大地深处的绝唱》《远去的涛声》和教研文集《语文读与写》。
作者简介
倪金才,土家族,70后,教师,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诗集《我碰到过侧身走路的人》入选了2023年重庆市作家协会重点作品扶持项目。
渝公网安备:500103020027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