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上午,“纪念石天河先生诞辰100周年作品研讨会”在重庆市永川区举行。重庆文理学院党委书记蔡家林,永川区委副书记蔡焘,重庆市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何浩以及来自市内外的专家学者、文学爱好者和石天河先生亲友共60余人齐聚一堂,共同研讨石天河的学术贡献,追忆一位杰出诗人的文品风华。
重庆市作协副主席钟代华主持会议。与会学者、诗人们就石天河作品魅力、诗学成就、人格风范等进行了研讨。大家一致认为,石天河的自由独立意志、理想主义和不惧强暴的斗争精神是其高尚人格的内容,也是其沉郁悲愤却充满希望的文学风格的内在根源。石天河打通古今、融会中西的诗学理论著作《广场诗学》有极高的创造性、对于诗学理论研究以及诗歌创作都具有重要价值。
石天河本名周天哲,1924年生于湖南长沙,系《星星》诗刊创始人之一。是我国当代著名诗人、评论家。出版有诗歌集《少年石匠》、理论著作《文学的新潮》《广场诗学》等。
石天河的诗歌创作和诗学理论在中国当代文坛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华侨大学文学院教授毛翰、重庆市作家协会原主席黄济人、重庆文理学院夏教授夏明宇深入剖析了石天河作品在文学表达、情感内涵等方面的独特魅力。认为石天河的作品不仅展现了个人情感,也反映了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厚情感,以及他对文学和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毛翰表示,“石天河先生作为一位诗人,拥有较完美的人格和品行,他始终坚持真理不会妥协,让人敬佩。”
重庆市作协原主席黄济人回忆起自己20世纪90年代初在《红岩》编辑部与石天河相识的点滴时非常感慨,他认为,石天河身上展现出的百折不挠的精神品质,坚定的个人信念和独有的人格魅力,值得大家学习。
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教授、重庆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蒋登科,重庆文理学院副校长李天福就石天河打通古今、融会中西的诗学理论如《广场诗学》的重要价值展开研讨。
蒋登科认为,石天河的诗学研究,不人云亦云,不追风赶潮,而是坚持对诗歌艺术的本真思考,并由此形成了独特的学术品质。在他看来,“无论是人格精神还是诗歌追求、学术品格,石天河先生都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诗歌和诗学遗产。”李天福表示,石天河的诗学理论不仅关注诗歌创作和审美鉴赏,还深入探讨了诗歌的社会效应和艺术价值,其理论体系具有系统性和创新性,对推动中国当代诗学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星星》诗刊主编龚学敏、重庆文理学院副教授袁珍琴、北京国域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宏、永川区作协主席蔡有林等高度赞扬石天河自由独立意志、理想主义和斗争精神所塑造的高尚人格。龚学敏聚焦《星星》诗刊,分享了石天河在编辑工作中的重要贡献,以及他在病榻之上仍心系诗歌,诠释着对文学的纯粹热爱,龚学敏呼吁文学同仁传承这份坚守与热忱。
袁珍琴是石天河的夫人,对于此次在石天河先生诞辰100周年时举办的这场研讨会,她满怀感恩。并讲述了自己整理再版《广场诗学》、抢救未出版遗作、收集友人缅怀诗作等情况,还计划捐赠家中藏书给文理学院图书馆,延续石天河先生的文学梦想。
永川区作家协会主席蔡有林点赞石天河被载入文艺史册的《请你签名》,具有高度艺术水准的《少年石匠》《无孽龙》等作品。他表示,在文学创作上,石天河坚持文学自由,反对教条主义,这种精神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士”的精神以及社会主义文艺工作者应有的坚持。
重庆市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何浩表达了自己对石天河的敬意。他表示,在石天河先生身上,既有中国传统文人的风骨,也有弥足珍贵的敢说真话、实事求是的品格。他期望作家们深入学习实践习近平文化思想,脚踩坚实大地、高扬文学理想、勇攀艺术高峰,在前辈的激励感召下,努力奉献更多文质兼美、厚积薄发的精品力作,为新时代中国文学的百花园增光添彩。
研讨会上,还穿插了石天河先生作品朗诵环节,让与会者更真切地感受到其独特的文学魅力。
此次研讨会由重庆市作家协会、重庆文理学院、重庆市永川区委宣传部、《星星》诗刊社、重庆诗词学会、重庆新诗学会指导,永川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重庆文理学院文化传播与设计学院、永川区作家协会共同主办,永川区诗词学会协办。
渝公网安备:500103020027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