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天地 > 评论 > 正文

罗玉平:命运抗争 ——读王雨长篇小说《向死而生》

来  源:重庆作家网    作  者:罗玉平    日  期:2024年12月31日     

 

王雨长篇小说《向死而生》,讲述了一位脑瘫病人的命运抗争,如书籍封面提示语:是一部爱与希望,感恩与梦想交织的生命赞歌。

作为曾经做过王雨长篇小说的责任编辑,我理解重庆出版社向王雨约写脑瘫患者长篇小说的用意,乃社会责任感使然,因出版社与作者都有如此担当,所以并不意外。

生与死,古往今来任何人都得直接面对。上海人民出版社翻译出版过日本作家北野武的小说《向死而生》,主人公因为摩托车事故而受重伤,挣扎彷徨在死亡边缘,讲述了从事故发生到疗养期间的点滴心迹,重新检视生存的意蕴;凤凰出版社也以《向死而生》为书名,集纳出版了双腿瘫痪的残疾人作家史铁生灵性光辉的生命笔记《我与地坛》《秋天的怀念》《合欢树》《病隙碎笔》等散文合集。

近期,重庆出版社推出王雨长篇小说《向死而生》,作家以重庆人特有的语境,为我们讲述了一个脑瘫患者,如何不断面对与生俱来的生存的困境,不断扩展生存空间,从幼儿园、小学、攻读硕博、出国做课题,到归国的生命奇迹。虽然脑瘫病人所涉及的方方面面太过艰深,却难不身为重医二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既专且博的王雨。他有脑瘫方面的医学知识,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佳构出了这部感人的小说,通过人物刻画与故事发展,深情地讲述了自己的生命主张。

对王雨个人来说,《向死而生》是他多样性文学创作的一次新的题材突破。虽然从他以前的长篇小说《飞越太平洋》《血缘》,到短篇小说、电影剧本《产房》等,他的生花妙笔已经涉及多个医学题材,体现出了他所特具的优秀作家和医学专家的双重属性。但王雨作为一个实力派资深作家,他以前的小说创作重视写实为基本创作方法,亦有传奇和戏剧性,如称为重庆移民三部曲的长篇小说《填四川》《开埠》《碑》。这一次创作《向死而生》与以往常用第三人称写作不大一样,这一次贯穿始终都用第一人称展开讲述,“我”,是一个由于母亲因公早产、难产,先天造成他的痉挛型脑瘫,病症时重时轻,时显时隐,注定了要伴随他这一个人的生命过程的全程。

王雨注重人物的心理描写:“在我们这个家,我是敢于耍横的,我这个残疾的独生儿子是最为悲惨的,也是最有权威的。我眼前的素素姐模糊了,屋子里的家具、墙上的照片和图画模糊了,我身子燥热头晕。我不上学了,绝对不上学了……”刻画出“我”内心的痛苦、悲观、无奈;“赵莹莹还是一如既往地关心我,时常帮我补习功课,而我,却对她有了莫名的疏远感。她那青春气息,那双明亮的大眼睛,那笑起来的兴奋,总让我心跳。心跳啥啊,人家是美丽的优秀学生,自己是啥,脑瘫儿,学习成绩一般般……”少年“我”内心翻腾的波澜扑打纸页,打动读者。王雨热爱家乡的黄葛树,以景抒情:“我心感动,看黄葛老树这报恩树想,所有关心帮助过我的人,我都感恩他们。”

王雨是一位勤奋的作家,无论是小说、戏剧、散文创作,还是自定内容自定书名,或是约稿,他都能通过自身的经历与查阅文献,创作出令人称奇的作品。这部小说中的“妈妈”倪佳渝及爸爸、外公、外婆、爷爷、奶奶、素素姐、强哥哥、乔姐姐等,各自都有不同的人生遭遇,对“我”都付出了真情的爱。人的潜力巨大,“我”在人生路上迈动剪刀步一路狂奔。宣扬和传播“向死而生”,其实质是让我们珍视生命中的每一天,让生命之花绽放。

不少人叩问生命的意义,有人说无意义,其实有无意义,作家王雨用这部小说给出了最好的诠释,多谢他的这部佳作。

罗玉平,重庆出版社编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