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 > 春种秋收 > 文学信息 > 正文

金铃子诗集《那就是东方》学术研讨会在西南大学成功举行

来  源:重庆作家网      作  者:本站    日  期:2025年6月30日      

 

6月28日下午,由重庆市作家协会指导,西南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中国新诗创研基金理事会、重庆市作协诗歌创作委员会主办,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承办的“金铃子诗集《那就是东方》学术研讨会”,在西南大学中心图书馆9楼学术沙龙区举行。

来自北京、广东、四川、云南以及重庆等地的诗人、学者、诗歌爱好者6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会议由中国诗学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新诗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梁笑梅主持。

《那就是东方》是女诗人金铃子的最新诗集,系《新时代诗库·第三辑》系列作品之一,2025年3月由中国言实出版社出版。书中既有《曲有误》《他问我去过丽江没有》《面具》等脍炙人口的短制,也有《春之咏》《城南乡居吟》《青铜弦歌》《虚数备忘录》等组诗,还有《木语》《水相》《巢痕》《那就是东方》等长诗,题材广泛、内涵丰富、形制多变。

中国诗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新诗研究所所长向天渊教授在开幕辞中指出,金铃子在诗歌创作上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取得了突出成就,其诗歌既有对日常生活的诗意表达,也有对生命、爱情、人性等主题的深度思考。此次研讨会旨在深入探讨金铃子诗集《那就是东方》的艺术特色、诗学价值及文化启示,推动中国新诗理论建设与学术研究。

重庆市文联荣誉主席、中国新诗研究所终身荣誉所长吕进虽未亲临现场,但特意为本次研讨会题辞,表达对会议的祝贺和对金铃子诗歌创作的肯定。

《人民文学》杂志社副主编陈涛在讲话中高度评价了金铃子的诗歌创作,认为她的诗歌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在当代诗坛独树一帜。

重庆市作协副主席、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教授蒋登科介绍了重庆市作协对诗歌创作的支持和推动工作,并肯定了金铃子在重庆诗歌的重要地位。

首都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评论家孙晓娅以《抵抗与祛魅:论金铃子的情感美学》为题,分析了金铃子诗歌中对生命、自然和人性的独特观察与表达。她说,金铃子是当代重庆女诗人的杰出代表,其诗歌创作既扎根于女性经验,又超越性别局限,以独特的语言锐度、意象架构和生命哲思,在当代女性诗歌谱系中形成了极具辨识度的美学风格。她的诗歌在传统与先锋之间、对撞与矛盾修辞中,以女性视角切入,却摒弃了约定俗成的表达、祛魅了世俗之见、消解了性别的规训,直击情欲本质。情感经验独特,富有张力、悖论和情感反差,既浓郁奔放又冷凝睿智、既炽烈率真又节制深邃、既寂静虚无又流动富有冲击力、既有欲望的挑动又有犀利的省思。

孙晓娅说,金铃子的爱情诗穿行性别与超性别的裂缝中,刺穿情诗的面纱,从质疑与确定、毁灭与重生、沉溺与超脱的裂隙中走出,最终指向一种不妥协的美学革命,为当代汉语爱情诗开辟了充满痛感与憧憬的路径。

“金铃子作为诗、书、画三栖资深艺术家,其诗多有跨界书写,视觉动感鲜明,她将书法线条的流动感融入诗歌节奏,善于处理画面的裁剪与留白。”孙晓娅还表示,金铃子的诗将画面的移动与身体叙事熔铸,形成通感风暴,为当代女性诗歌提供了一种不妥协的情感表达。她的诗歌气场很有辨识度:流转的动、爆破的力、自寂的静。

评论家、南方诗歌研究中心主任张德明则探讨了金铃子诗歌的复调抒情。他认为其诗歌既有英雄气又有儿女情。金铃子诗歌长期以来一直保持着鲜明而生动的抒情格调,在诗集《那就是东方》里,无论篇幅在20行之内的短诗,还是超逾百行的长诗组诗,诗人都毫不吝惜抒情的笔墨,以充满诗意的分行文字,将心灵中的千种情思、万般感念自然而从容地传达出来。

“难能可贵的诗,金铃子诗歌的抒情模式,并非简单而平实,而是显露着某种无可替代的独特性。”张德明说,金铃子诗歌是豪放与婉约的综合、是女性经验和男性气度的统一、是英雄气与儿女情的完美组构。这种具有复调性的抒情模式,正是金铃子诗歌区别于其他诗人尤其是女性诗人的艺术个性,一定意义上也是金铃子诗歌彰显其不可多得的美学价值和历史地位的要点之所在。

重庆作协原党委书记王明凯浅谈了金铃子诗歌的个性特征,认为其诗歌情感真挚,语言富有张力;自语性、多义性、冷抒情性和强跳跃性,是金铃子诗歌区别于他人他作独特的个性特征。这些特征,共同构成了金铃子诗歌的现代性锋芒和她独树一帜的诗语体系,在当代诗坛凸显出锐利的光芒和与众不同的辨识度。

“身为诗人兼画家,金铃子的诗行天然裹挟着强烈的视觉诗学特质。爱情,在其笔下宛如颜料自画布汩汩涌出,浸润几乎每一组(首)诗作,赋予整部诗集灼热的情感温度。某些诗句如刀锋猝然挥出,直抵读者心灵,带来锐利的审美痛感。”来自湛江的杨臣博士如是评价。

“金铃子以古典意象展现摇滚精神,其诗歌充满了强烈的节奏感和不对称感,同时蕴含深刻的情感和思想。”诗人冉颖以另外一个角度谈到金铃子的诗歌。他说,金铃子诗作体现了自由、真实、情感宣泄等摇滚音乐本质,其诗歌具有独立思想、爱与和平的精神内核。

在学术研讨环节,中国新诗研究所的部分研究生围绕金铃子诗集《那就是东方》展开了深入研讨。大家从不同角度对诗集进行了解读和分析,探讨了金铃子诗歌的艺术特征、诗学价值、语言实验、意象系统、“地域性”与“世界性”张力、女性诗歌的私人叙事与历史重构之关系、诗画创作关系等议题。

在自由发言环节,刘清泉、胡万俊等诗人分享了自己对金铃子诗歌的阅读感受和理解,现场讨论氛围热烈。大家认为此书可成为学者方家研究金铃子诗歌特色、风格,探讨当代诗歌创作现象、面貌与趋势的重要文献。

“金铃子的最新诗集《那就是东方》一书中,既有《曲有误》《他问我去过丽江没有》《面具》等脍炙人口的短制,也有《春之咏》《城南乡居吟》《木语》《水相》《巢痕》《那就是东方》等长诗,题材广泛、内涵丰富、形制多变,是金铃子诗画集的精粹与大成之选。”刘清泉评价说。

重庆市作协副主席、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教授蒋登科在学术总结中指出,“本次研讨会对金铃子诗集《那就是东方》的研讨全面而深入,各位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和见解,这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金铃子的诗歌创作,也对当代诗歌的理论研究和创作实践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诗歌于我是灵魂的栖息地,是我的药!新诗研究所对《那就是东方》的关注,更是给予我莫大的鼓舞与支持!”金铃子表示,她的第一本诗集《奢华倾城》,正是吕进教授作序,为初出茅庐的她点亮创作道路上的明灯。此后数十载春秋,无论是诗歌创作的瓶颈期,还是理论探索的迷茫时,他始终如一位坚定的引路人,以渊博学识与殷切关怀,为诗人指明前行的方向。这份跨越岁月的师者仁心,不仅是她个人创作的重要支撑,更让她深刻体会到诗歌传承的温暖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