阔别20余年,一则《在水一方》的出版讯息如电光般在网海闪现,刹那间联通了失联的岁月。当雷学刚这位当年管线团政治处“小兄弟”的三部作品,跨越山海寄抵我手中,翰墨之香仿如时光隧道——它不仅引我重识故人,更将我引入一片由文字精心开垦的精神原野,战友情谊在字里行间复苏,化作更深沉的共鸣英雄相惜。
当年,军营里那个聪颖英俊的湖北青年,在管线团政治处是倚马可待的笔杆子。调到兵站部纪委后,其才华如春水初生,更显澎湃。他秉烛伏案的身影,我至今记忆犹新,《青海日报》《西藏日报》上不时可见他敏锐而热忱的笔触。那时,“优秀通讯员”的称号只是他文学长旅最初的驿站微光。我赴拉萨大站任职后,虽各自天涯,然而命运终究慈悲——他以作家身份重新闯入我的视野,20余载光阴的隔阂,竟被书籍奇妙地弥合。
翻开《在水一方》,如步入他心灵的四重花园。“心语如诗”是灵魂的独白,“人生感悟”是对存在深沉的勘探,“情感遐思”织就情义经纬,“文化苦旅”则承载着他对信仰与时代虔诚的跋涉。四辑散文从心灵深渊、信仰高度、艺术广度与社会维度中汲取营养,喷薄出对文学事业近乎朝圣的执着。这,已远非他当年通讯稿的格局。其文字如刻刀,在时代岩壁上凿出属于思想者的印记。
《楚风渝韵》则展开诗歌与散文的双翼,负载着浩荡家国情怀与赤子乡愁。他笔下的“日出东方”喷薄着何等磅礴气象!那“坚定地说”里,是军人血脉中对光明信仰的无声宣示。书中激情与柔情,如长河激浪与月照西窗般交织,艺术再现生活与生命的交响,奏响了一阙追求完美的人生壮歌。
《锦兰馨轩》更集萃了他对人生、社会、自然及艺术百态如切如磋的深心感悟。百余篇诗文如四季流转之风:如春之微煦,夏之炽烈,秋之丰饶,冬之澄澈。阅读时,仿佛经历一场灵魂的洗礼,令人唇齿生香,心魂随之升腾。这些文字绝非技巧的展示,更是一个文学跋涉者以生命热力点燃的精神火炬,照见山河岁月中被我们忽略的庄严与唯美。
从军营通讯员到著作颇丰的当代作家,学刚的笔耕之旅是布满了思想荆棘的朝圣坚守与用心用情。三部曲所传递的丰沛能量,不仅来自文字之美,更源于他灵魂深处,那份对生活永不冷却的挚爱,对信仰百折不挠的持守,以及对人间情义无限温柔的看护——这正与军队大熔炉锻造的赤胆忠心和铁血丹心一脉相承。
当合上最后一页,墨香犹在指尖喷发。这岂止是纸张的香气?它分明是岁月窖藏的战友深情,是思想者跋涉的汗滴芬芳,是一位赤子献给大地永不凋谢的精神之花。愿学刚小兄弟笔锋常健,以心中那轮永恒的“日出东方”,继续为我们照亮世界未被言说的壮丽与幽微——因为人间最美好的景象,永远是思想者笔尖初露的曙光。
杨维勇,甘肃会宁人,大学本科学历。22载军旅生涯,上校军衔。退役后从事新闻工作,主任记者。其在军、地撰写的新闻通讯、特写、报告文学、诗歌、散文,先后发表在解放军报、解放军后勤文艺、中国青年报、青海日报、人民军队报、质量服务报、科技鑫报等刊物。
渝公网安备:500103020027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