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重庆作家网 > 评论

友声计划|冉仲景:柠檬黄了的时候,整个世界都在想念傅天琳|简评◎黎二愣

来源:重庆作家网 作者:本站 日期:2024/6/20

《资中诗章》(组诗)

三元塔

云朵已经够高

如果,如果没有你来支撑

那高,绝无动感

原野已经够远

倘使,倘使没有你来钉住

那远,何来原点

我们自以为目光清澈

却总是无法聚焦

因为我们生命中还缺少

这样一座塔

缺少凝聚,抬升,辐射,超越

和觉醒


乡绅

富足并不意味天天细粮

更多的时候

也要搭配一些土豆,玉米和山药

资中土地肥沃

物阜民丰

野花跟美女四面八方

我不需做县令

只要做一个勤奋的女婿

一个半耕半读

吃了上顿,永远不愁下顿的乡绅


姐姐

在获得鞠躬的资格之前

得先学习挺身

伤心的泪水悄悄滑过脸庞之后

微笑要更加坚定

姐姐一生卑微

却从未屈服,从未跪下

云彩慈爱,弥漫在

高而又高的重龙山顶

悲悯无限

沱江之水一样,昼夜不停

她牵挂的人

除了我,还有我们

姐姐天琳有三个籍贯

分别是:资中,诗歌和良心


资中

它的河流似乎不够湍急

比起别的县

仅能多出几朵浪花

它的春天也不一定广大

跟其他县相较

也就增添了布谷三两声

它甚至没有一片无涯无际的森林

尽管如此,全四川

还是比它少一棵柠檬树

柠檬黄了的时候

整个世界都在想念傅天琳


2024.06.15写于资中



赏析

平进式推进,纵深式抒情
文/黎二愣

集藏族、土家族和汉族文化于一身的著名诗人冉仲景,诗歌中存储的情绪能量和隐秘、幽深、婉转的抒情张力,有雪域高原的苍凉沉雄,有田园牧歌的舒缓闲适,有山林放歌的慷慨豪迈。他的《从朗诵到吹奏》《众神的情妇》《献给毛妹的99首致命情诗》《米》等作品集,在中国当代诗域中弥漫着无穷魅力,也留下有待人们系统穷究和智能解构的密码。在此,笔者无法以此拙文所能及,仅就其《资中诗章》组诗为阅读心得,即便是管中窥豹,也可见一斑。

该组诗是为资中“沱江捣衣声”诗友群发起“川渝诗人走进资中”的线下活动所写。这次活动,诗人们怀着对资中籍著名诗人傅天琳的追思和崇敬,怀着对诗歌灵魂的寻根和诗歌家园的寻觅,举办了短暂而浓情、简朴而丰富的研讨参访项目。活动中,来自重庆酉阳的全国著名诗人冉仲景现场即兴写下这组诗,成为其资中之行的重要心灵印记,也是诗人献给内江人民宝贵的文化厚礼。

这组诗,冉仲景一改宏大而成体系、成建制的诗篇风格,短的10行,最长的14行。这种短制诗,没有繁琐的铺设和垫底,没有隐忍和隐僻的技术性描述,而是在与傅天琳成长相关联的傅氏历史和她个体特质与时代气脉以及大的人文背景中裁决四个断面,用简约的意象和诗言,让我们感受到诗境中的徜徉、盘桓与旋转的内力,感受到他情感世界的攀缘、俯冲、回旋与起伏。

作为文化之旅,往往眼界有多宽,笔触便涉及有多广,坠入旅游山水诗临场简单抒情的窠臼。而冉仲景却善于“巧取豪夺”,外化于景,内化于人性原点,从人生境况入笔,做到了视点与思索的融洽,无痕地完成了诗人的诗魂之旅,自我升腾与净化之行。

组诗第一首是《三元塔》。三元塔,是资中傅氏花园附近的文风塔。“三元”即状元、会元、解元,源于人们期盼成才,祈求“三元及第”的良好愿望。傅氏属于当地名门望族、书香世家,傅天琳自小受这种文化的浸润,对她后来成为中国著名女诗人并获中国诗歌最高奖项“鲁奖”必然有思想和文化的“胎教”因缘,“三元塔 ”也是傅天琳童年最特别的记忆。这既是对傅天琳个体命运史的呈现,也是诗人冉仲景独有的价值主张和精神寄宿。资中三元塔共七层、31米,历两百多年仍巍然屹立。资中三元塔的笔直和坚挺,是物理属性的描述,也是傅天琳精神与人格特征的隐喻,所以诗人说:“因为我们生命中还缺少/这样一座塔/缺少凝聚,抬升,辐射,超越/和觉醒”。

冉仲景选择写资中三元塔,且放在第一首,这是他在追寻傅天琳大姐的诗魂,是对傅天琳铁骨铮铮的人格和诗歌精神的崇敬与仰慕。这种视觉性诗写的意象映现,无需放言赞美和抒情,足以体现冉仲景个体人格取向与诗歌终极价值诉求。

第二首《乡绅》,看似与凭吊诗人傅天琳没有多少联系,感觉就是个人情绪的表达。其实,他这首诗,将他的诗旨隐得很深。乡绅,是中国农耕文明时代的重要角色,代表生活富足、日子安闲、社会秩序平稳、民风淳朴和公平正义。而傅天琳所生长的资中县,自古是盐业之乡,糖业发达,是中国“甜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块富裕肥沃的土地,历史上曾经孕育出孔子之师苌弘和两个丞相、三个状元和国画大师张大千、新闻巨子范长江、被孙中山授予“大将军”称号的喻培伦以及一代高僧丈雪。诗人抓住资中“耕读传家”的文化特性,挖掘出傅天琳成长的社会基因,包括她父亲因学识和才华出众而受命于伪政府所遭遇的苦难,参悟傅天琳对人世和浮名的自我解脱与超越,感悟她在“果园”自然生态中智性的自性、自觉 、自醒,唤醒了冉仲景骨子里中国古典诗歌中宁静、幽居和闲适的情结,诗写出在武陵山山林文化长大的土家族诗人,对汉地田园牧歌、幽兰空谷的生存境态和悠然自得、气定神闲的精神向往,拓展了他在傅天琳诗歌精神场域中的疆界。正如他诗中所说:“我不需做县令/只要做一个勤奋的女婿/一个半耕半读/吃了上顿,永远不愁下顿的乡绅”。这是冉仲景对傅氏家族被岁月沉淀下来的平常心的礼赞,也是他自己自由心性的渴望,也可以理解这是他对当代人常常被生理、心理变异元素所挤压的突围与呐喊,更是他来到诗师故乡寻求诗歌精神庇护和慰藉的心理折射。

有前面两首诗的铺垫,第三首《姐姐》便呼啸而出:“姐姐天琳有三个籍贯/分别是:资中,诗歌和良心”。这首诗,诗人情感质朴而炽烈、粗放而细腻,充满浓烈的抒情气息。由于他的内敛与老道的文字操控力,作品中气蕴的敏感度和感情释放的舒张力得到了妥善控制,营造了纵深体验的多重视角、多层走向的空间,使诗歌中的所有抒情与喟叹都那么蓊郁葱茏,将这次寻根之旅推向了高潮。这种由平实入手,逐步向纵深突袭,便是冉仲景诗歌布局的高妙所在。

最后一首诗《资中》,是冉仲景对傅天琳诗歌成果的高旋力概括,体现了他对傅天琳诗歌博大与广远的萃取功力。中国的诗歌如林,傅天琳是站立在诗歌林海中令人仰视的一景。冉仲景相信,无论诗歌的历史怎样演进,傅天琳的果园诗行和对绿色生命的诗意呵护,都是未来诗歌不可取代的唯一:“跟其他县相较/也就增添了布谷三两声/它甚至没有一片无涯无际的森林/尽管如此,全四川/还是比它少一棵柠檬树”。这是作为全国有影响力的诗人冉仲景对傅天琳的诗意敬礼,也是来自诗界具有共性标识的盖棺定论。
总之,冉仲景这组短小的诗歌,以寻踪的路径为视角出发点,看似平水式推进,但精心谋划、巧妙布局、步步为营,完成了其在纵深处凝视、转换、跳跃和起伏跌宕的诗思过程。他自我的诗性无意识得到了荡涤、漂洗,诗歌精灵得以挽留与转圜,读者也得到了一次诗歌的洗礼与熏染。


2024.6.18草于沱江边

作者简介

冉仲景,重庆酉阳人。出版有诗集多部。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评者简介

黎二愣,又名黎冠辰,四川内江人,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其散文诗集《巴蜀风散板》填补了巴蜀民风民俗诗歌题材的空白;由央视、新华社等中央级媒体推出的视频朗诵诗《脊梁》《来,我背你》和《等待天明》故事及音乐作品等,曾成为网络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