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黔江濯水古镇在暖阳的眷顾中,迎来了由重庆美友会、重庆散文天地联合黔江舍巴民歌队举办的"散文与土家族民歌"主题采风活动。六十余位文学爱好者与民歌表演者齐聚千年廊桥畔,共同演绎了一场散文与民歌交相辉映的文化盛宴,为全体参与者镌刻下难忘的春日记忆。
重庆散文天地创立三载有余,始终秉持"扎根乡土、服务大众"的宗旨,打造出独具巴渝特色的散文网络平台。平台累计收录作品6000余篇,拥有以"非遗文化"土家族民歌传承人、黔江区音协副主席王志凌为代表的创作群体。这位十年如一日穿行于黔江村寨的歌者,整理创作了近千首土家族民歌。
午后,身着彩绣土家服饰的民歌队员与散文创作者们相聚古镇。活动以任琪的散文创作谈拉开序幕,其饱含创作哲思的分享引发阵阵共鸣。颁奖环节中,八位年度优秀作者与三位优秀评论员登上领奖台,获奖代表发表了真挚的创作感言。
平台主持人蒋明才细数三年发展历程,从蹒跚学步到稳步前行,每个足迹都浸润着耕耘的汗水。"重庆九歌朗诵社"的诗意吟诵为活动增添雅韵,李云飞的殷切寄语更将现场氛围推向高潮。
活动下半场迎来文化重头戏。非遗传承人王志凌携团队呈现《土家族民歌与我的非遗创作》主题展演。这位行走的歌者肩挎手风琴,将数十年田野采风的传奇娓娓道来:在吊脚楼间寻访八旬歌叟,于火塘旁记录千年古调。当《妹心挂在哥心头》的旋律响起,手风琴声与土家山歌水乳交融,时而如阿蓬江激流奔涌,时而似廊桥月色缠绵。舍巴民歌队身着"西兰卡普"盛装,以《濯水情歌》《月亮挂在吊脚楼》等十首原生民歌,将土家儿女的劳作智慧、爱恋絮语化作跳动的音符。这些从田垄间生长、在炊烟中酝酿的歌谣,恰似穿越时空的文化信使,在观众心间激起阵阵涟漪。
采风活动不仅架起散文创作与非遗传承的桥梁,更开辟出文化传播的新路径。当文字韵律邂逅山歌悠扬,二者碰撞出的不仅是艺术的火花,更是文化传承的深层对话。参与者在领略"天理良心"碑刻的古镇文脉、感受阿蓬江的灵动气韵时,亦收获了创作灵感。这场春日的文化邀约,终将在创作者笔端绽放新的华章,为土家族民歌的活态传承谱写动人续篇。
(文/蒋明才 图/李云飞)